化妆品
找龙头的逻辑:“大单品→强品牌(大单品衍生系列产品线)→多品牌(内生,比如资生堂/外延,比如欧莱雅/雅诗兰黛)”
收入:短期提客单价、拓目标客群,但单品牌有上限,长期依靠孵化/并购子品牌
利润:优化营销精准投放、提升复购率
短期跟踪收入:客群数(各电商GMV&增速、新旧渠道的结构变化;是否有爆款,如有,看产品生命周期长度&&后续有无继续孵化爆品能力)、客单价(=GMV/支付人数,看增速是否可持续&&是否能进一步提升)
》线上渠道占比高的公司: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更具备代表性,如贝泰妮和珀莱雅(线上收入占比约8成)
中期:(4P模型)产品、价格、渠道、营销、子品牌(增速、贡献的收入占比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化妆品行业:渠道变革背景下,营销驱动型生意模式
发展趋势:
1)产品:基础性》功能性(精细化护肤→功效/成分重视度提升)。国货品牌的产品矩阵搭建完成且王牌产品趋于成熟
国货的产品力:
1)薇诺娜:源自滇红药业,多位皮肤科医生站台;
2)珀莱雅:德国BSB创新原料奖,战略合作原料巨头巴斯夫,打造抗糖化成分collrepair等;
3)华熙生物:“全球第一大玻尿酸供应商”IP,其保湿性评价属于行业一流,产品均价也可以对标国际大牌。
2)价格:高端增速更高》产品矩阵高端化。2016-2020年高端及以上市场增速约26%>大众市场增速6%,2010-2020年,高端&奢侈美妆个护占比从20%提升至39%。原因:消费升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高端品牌入驻电商降维打击
3)渠道:化妆品初期是渠道型品牌,当前抖音渠道已成为品牌必争之地,渠道变革一旦出现,先进入者的先发优势显著
复盘:四轮渠道变革红利驱动行业格局转变,分别是:线下CS红利(外资强势)→以天猫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红利→以小红书、微信为代表的媒体电商红利→当前,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电商红利。国货与国际品牌差距缩小
4)营销:化妆品是营销驱动型生意(销售费用率40-60%)需提升曝光度以沉淀极强品牌力认知。
原因:化妆品相比洗浴、口腔护理等更偏向可选消费,情感属性较强,价值判断较为主观。那么持续高营销投放就能孵化品牌吗?——ROI持续≥3即可被认为是相对成功的投放,意味着营销模式基本跑通
注:
营销投资回报(ROI)=流量收益(CLV)/流量成本(CAC);
1)CAC:平均获客成本,CAC=流量费用(如直播带货的坑位费+成交佣金)÷获得用户数
2)CLV:人均购买金额,CLV=销售收入÷获得用户数
长期:研发体系、人员激励、组织架构等
中国美妆经历“外资品牌主导→经典国货复苏→新锐品牌爆发”路径。2021年-2025年行业β弱化、α凸显,1→N品牌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
高估值来自于ToC业务沉淀极强品牌认知下的确定性溢价
PEG:1.5-2.5倍。取决于多项综合标准,包括:细分赛道竞争壁垒及格局、公司组织架构高效性、股权稳定性、盈利波动性等,越稳定高效的公司,PEG水平越高。
例如传统化妆品赛道壁垒较低,营销多元化、代工普及化等给新品牌进入机会,格局不确定性较大。而部分细分赛道具备较明显的研发壁垒或背书壁垒,比如薇诺娜的敏感肌护肤、华熙生物的玻尿酸研发等,存在估值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