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100天写作挑战计划”已经60天了。在简书发布了42篇文章,写了60066个字,其中四篇被推荐到首页。
今天是感恩节,感恩遇到了一群热爱写作的小伙伴们,在这一段写作历程中,我们见证了彼此的努力和成长。当写作遇到困惑时,我们一起讨论,交流;当写作遇到阻力时,我们既做聆听者又做鼓励者。起起伏伏,磕磕绊绊,我们竟不知不觉走过了一半多的时间。其中,最该感谢的是群主林潇,她积极地为我们制定群规,让群里打卡规范有序进行;主动组织我们的线上交流,让我们一起精进写作。而这一切,她都是在无偿付出,只因我们对写作共同的热爱。谢谢这个尽责,热情的女孩。
写作是一条漫长的路。其技能的习得,水平的提高不是在短时间能显而易见的。在经历了两个月后,我终于感觉自己有了一点进步,逐渐有了写作感觉。能够觉察到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能较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像原来总是言不由衷,写着写着会写偏,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写作思路清晰了,能从整体上把握要怎么写,写什么,不写什么,不像原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从原来的无意识状态过度到了现在的有意识写作。这点进步,令我非常惬意。毕竟,一是它来之不易,二是它终于让我从长久的写作困惑里走出来。这种良好感觉,真想牢牢抓住,生怕一不留心,它们就消失了,我又会为怎么写作而忧愁不已。也是最近接连两篇文章,被推荐到首页。
取得这点进步,是有原因的。最根本的是跟随冯蕊Rita的脚步。她如璞玉,长久接触才发现她真诚,笃定,有见解。我个人觉得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对写作并没有太大帮助,更多的是受益于课下对经典作品的品读。
1.作业点评
从这个环节中,通过自己阅读学员作品,结合老师点评内容,能学到如何修改文章的方法。例如:老师点评丁昱研的文章,说写得点太多,又不连贯,建议她针对一点展开深度探讨。我平时写随感也有这样的毛病,会想到什么写什么,结果造成文章啰嗦,中心不明确,或想表达的观点没表达出来。意识到这一点后,后来写作会注意集中一个观点表达,其它想说的话要看对中心起不起作用,若否,就坚决不写。
2.经典作品
公众号:七个作家。手机里有很多公众号,唯独这个号每天的推送都会认真读完,有的看不懂,但也坚持读完。文章一般较长,用时较多。但会偶尔看到亮点句子,异常激动。记得看蒋方舟的一篇作品《小岛之旅》,大部分都是在描写艺术展的景象,但其间会夹杂作者的议论,如“看山看水,其实是以山水的目光看自己,看自己的渺小和虚张声势”、“我也在很多别的地方看过海,唯有那天在深夜仍不知疲倦的海浪澎湃得让我惭愧”,这种写法让我耳目一新。在写《就是愿意接近你》这篇文章时,也模仿了这种手法。在作业点评课上,老师说我的三、四部分很精彩。
最近在看老师推荐的书籍《斯通家史札记》、《佛祖在一号线》和《皮囊》。前两本,我都有点看不进去,偶尔状态好时,会觉得写得真好。这个问题跟老师反映过,她说吃力才正常。我想,要培养自己阅读经典的能力,即使难懂,也要读完,并且多读几遍,到时或许其义自现了,会对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皮囊》相对来说,容易理解多了。被作者精湛的语言所震撼,短短几句话,就会把一种复杂、独特的观点或感受说清楚,而且还会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人物故事的美和力量,让我更加认识到了随笔、生活感悟类的文章的价值,也更有信心继续写这类型的文章。
阅读经典作品,不像看一些畅销类书籍一样,会被刷新认知,或学到实用方法和技能。但我想它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沉下心来,静静阅读,其收获会超乎你想象,不管是在写作精进方面还是在自我成长方面。
因为我觉得从这短暂的阅读经典经历中受益颇多,最近想展开一个阅读经典的活动,正在酝酿中,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经典作品的价值,从经典作品中受益。
另外,我越来越意识到,写作和个人的阅历,品格和认知相关,其它写作手法和技巧只是辅助。要写出优秀的作品,首先让自己变好,过好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展自己的认知,这些会让文章有灵魂。
当然,说了以上这些,并不是说我的写作水平很高了。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写作还是初级水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阅读的经典作品太少了。今后,重点的学习内容就是阅读经典书籍,暂且先把购买的技巧类和畅销类书籍放到一边了。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的事,需要长期边读,边思,边写。现在已经没有了开始写作时的急躁,激动,会稳下来,不断积累,输出,静看自己的写作历程。
写作,如崎岖山路。走在其中,或在凹处,或在坡起,或停滞,或前进,重要的是我们参与其中,欣赏一路风景。
所幸,有你们与我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