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这一会儿,玦第十八次拿起了手机。解锁——微信——朋友圈,轻盈的手指从上到下滑一遍——结束,重新把手机放回桌上。
有人找你?我问。
没有。她吐了吐舌头。
我们又开始聊刚刚没有聊完的话题,就好像白开水加糖,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有一句没一句的唠着。
她在长沙,我在上海。她在长沙的时候和我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不分昼夜的在聊,我懂她的心事,她懂我的不言语。相识十二年,同饮湘江水,连习惯我们都是一样的,酷爱罐装冰糖杨梅,紧张的时候双手不停绞衣服角,睡前爱听周杰伦的歌……
现在她就在眼前,可是我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在微信里聊天的时候百试不爽的梗也逗不笑她的酒窝。我尴尬,她更尴尬,拿出手机一遍又一遍的刷朋友圈。
滑屏解锁——刷朋友圈——锁屏,一气呵成。
没有人找她,也没有人找我,拿出手机不停的刷刷刷装作很忙来掩饰尴尬。她不说话,我也挑起话茬,冷场的时候刷个朋友圈好像沉默就不会轮到我来打破。我不喜欢迁就,她也不喜欢将就,于是就不说话,不说话,刷刷刷,刷刷刷,时间慢的好像是在嘲笑我们。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好像再远的人也就在身边。大学的时候异地恋,每天晚上都要煲电话粥到很晚,虽然时不时会被室友数落,宿管阿姨赶来赶去,但是内心却很甜蜜,感觉从宿州到金华800多公里路程中间就只隔了一层纱,我轻轻一碰,他就知道我的心思。
讽刺的是,就生活在我身边的人,我却连她的哭笑都看不到。我们好像对远距离特别容易掏心掏肺的去表达自己,而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却羞于去打破尴尬,表达关心。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动动嘴比动动手难太多太多。
你生病了,我发一句微信“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很是容易,但是你若是要我把这句话在你面前说出来,我就觉得怪难为情的,挺不好意思的,说不出口。于是渐渐地就演变成,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的朋友都知道你的近况,而身边的朋友可能丝毫未察觉。这并不是说你们够朋友,我们就不够朋友,朋友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感情,一朵小花长期没人浇水没人施肥,即便刚开始的时候长的再怎么鲜艳,最终还是免不了凋谢,归于尘土。
真正的原因是你在近处,她在远方。
两年前的我因为恐惧毕业季,害怕初入社会找不到好的工作而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因此暴瘦二十斤。当远方的朋友通过照片和视频,看到我第一眼就惊讶我为何瘦了这么多,而我朝夕相处的室友却丝毫没有发觉我的改变。
所以,手机时代的人与人之间越是远越是亲,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日益横行,点赞之交、评论之交像春风吹来百花开一样盛行在社交网络之中。你帮我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苹果,从中而生出的感激可能还不及你在朋友圈给我点了个赞那般丰厚。
低头族、手机党与其说是这个信息时代的衍生品,倒不如说是因为互联网的日益发达,磨钝了我们的嘴锋利了我们的手。感情要靠着通讯工具一类的媒介来培养,注定是畸形的,不正常的,走不长远的。
而依靠朋友圈刷存在感,找价值的人,内心空洞的仿若行走的尸体。听过一句话这样说,有的人二十岁已经死了可到了六七十岁才被埋进土里,你的价值只存活了二十年,剩下的几十年都是在敷衍、借口,找存在感,意义何在?
手机只是通讯的一个工具,只是一个工具。一味地放大它的价值,畸形的恐怕不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作者简介:我是鹿零,90后的龄,95后的面孔,写年轻的男孩女孩在外与生活斗争的犀利文字,要倔强,要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