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①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②去,西山鸾鹤③群。
注释
①常建(708~765),字号、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期仕宦失意,遍游山水名胜。曾任盱眙尉,后隐居鄂渚西山。其诗绝大部分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另有少许边塞诗,语言洗练自然,意境清迥风流,“其旨远,其兴僻”。《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五十七首。
②谢时:辞去俗世所累。
③鸾鹤:古代指仙人的禽鸟,与鸾鹤为群,指隐居。
名家点评
清深沉冥,不类色相,景同意别。(刘辰翁)
首二句写隐居的地方,用一“惟”字,见得除“孤云”外,没有别的俗物。三四两句用松间月露点出“宿”字及隐居的人。五六两句写夜景的清幽,用“宿”“滋”字,就是所谓“诗眼”。(喻守真)
赏析
本诗通过对好友王昌龄隐居环境的细致描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憧憬。
首联点出题中的“王昌龄隐居”之所在。“深不测”与下句的“隐处”都说明王昌龄隐居之所的特点,烘托出隐居之处的神秘氛围。颔联与颈联是对隐居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其中的清雅别致,流露的亦是隐居之趣。颔联以月寄情。诗人怀念故友,让“微月”的“清光”代言,既表达了思念,同时“微月”与“清光”塑造了清空意境:月光自松林间隙中流出,松树的轮廓隐约可见,月光落影斑驳。如此情致正符合隐居的环境特点。颈联是对王昌龄隐居环境的具体描写,反映了王昌龄的生活情致。尾联中,诗人直言对归隐生活的憧憬,欢快之情溢于言表。“余亦谢时去”意为:我也同先代隐者那样告别俗世烦扰,去归隐了。“西山鸾鹤群”中的“西山”即武昌樊山,是诗人的归隐之处。“鸾鹤”相传为仙人的禽鸟,此处代指仙人。在诗人心中,隐居生活胜似仙境,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