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这么焦虑?
问:2022年以来,深圳娃到校学习了几天?
答:1月份到校4天(放寒假),2月份到校0天,3月份到校0天,4月份到校9天,5月休完劳动节后到校5天,12、13号因为暴雨又停课了!满打满算,到校的时间也就20天!
前两天网上还流传着6月27号深圳要放暑假,这可急坏了家长们,好在被深圳新闻强势辟谣:深圳中小学暑假开始时间是7月16日。
虽说之前孩子都有居家上网课,但是学进去多少还真不好说。
01网课让家长反复崩溃
“老师一上线,小朋友们就疯狂点赞。我才走开几分钟,就发现多了几千个赞!”
“老师上线20分钟,小孩们的点赞破三十万,我真是惊呆了,这手速!小孩们乐坏了,就光在点赞没做别的了。”
孩子上网课不专注是很正常的,国家家庭教育高级督导师冯雁老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告诉家长们:
“平板电脑在手,让一个孩子靠自觉管住自己不偷玩真是太难了(换成人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自控力)。”
孩子网课不认真的原因:
一、环境问题:没有课堂氛围,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能力问题,孩子真的做不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还未发育成熟,一般25岁大脑基本成熟,目前孩子做事情会更倾向于简单的、愉快的事,而面对困难的的事,大脑会下指令让孩子晚一点做甚至直接回避。
网课期间,孩子不断“作妖”的行为刺激到了父母的脆弱神经,让父母难以忍受。现在能到校学习时间又很短暂,家长的心态越发难稳定
02中国父母是最焦虑的家长
马云在某学校的开学演讲上直接指出:家长们都太焦虑了。
“把教育变成了焦虑的问题,变成每户人家都很焦虑,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要虑,但是不能焦。
今天这些社会的焦虑传导给了家长,家长又把焦虑传给了学校,学校又把这些焦虑传给了孩子,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正常的关系是孩子传递焦虑,父母承接帮助化解。但现实中很多亲子关系却是父母在制造焦虑传递给孩子。
根据新浪教育《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新生代的父母大多都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就像是狂风暴雨中的夜行者,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让他们前功尽弃,数十年功力尽毁。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惜忽视孩子自然发展的天性,把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期望越大,焦虑感就越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就越强烈。
停止焦虑,寻找破局之道,是家长们必须学会的第一课。
03所有的焦虑,都源于恐惧
每次提起家长该不该焦虑的话题,总能迅速形成两派:
自己都不是985,凭啥就逼孩子有出息,当个快乐的普通人就好。(随遇而安派)
家里没矿,如果现在不推孩子一把,以后能不能当个普通人都不一定。(危机意识强烈派)
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大家都慢下脚步,停止内卷,你快乐我也快乐。
但现实很残酷,看到别人家奋力奔跑的时候,自己的步伐也总会忍不住加快起来。
所有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04每个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
每次看到家长们讨论孩子教育问题,总是离不开学科学习和能考级加分的技能学习。
英语、识字、数学,哪个不重要?还有手工、钢琴、少儿编程……看上去好像都应该学?
从长远看,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不仅是娃的事,它是关于“人”的定义,是生活的一切。——周轶君《他乡的童年》
不论孩子未来就读哪个大学,从事哪个行业,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在未来成为更优秀的人。
孩子是一粒种子,不是一张可以任由父母和老师去涂抹和塑造的白纸。
每一个生命诞生起,都携带了整个自然和家族系统的全部智慧和逻辑,拥有自己特定的心智、天赋和潜能,具备了成就最好自己的倾向性。
正如《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所说:“我无法强迫一棵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
“无论我们做什么,这种子终会长成桃树,我们或许想要苹果或是橘子,但能得到的只是桃子。”
因此家长在过程中扮演孩子的“引路人”,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并提供正向的激励和引导,比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去哪所学校或学什么专业更重要。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是托底的: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人格独立、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
让孩子在身处生活困境和人生低谷时,依然能有一种免于奔溃的力量,相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
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管家长怎样焦虑,都不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
孩子成长中的诸多问题,就交给时间,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
(文章图片、数据整理自综合网络,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讯请关注小蜜蜂身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