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最清明
一一节气二十四坊之清明
文/青榆山人
清明,风清景明。
清明之清,清在万物之应时而生,清在风清气正之欣欣向荣。
清明之明,明在万物之顺势而为,明在天适地宜之春光明朗。
仲春谢幕,暮春携来一场旖旎的好事。寒气抽离,升腾着的生气正以蓬勃的姿态掠过山野,抚过溪水,摇过树梢,吻过花蕊,天地间已是一派“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的欢喜。
在那美丽如画的西子苏堤,自是一番“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热闹。而那邻家女子终是走出了春寒,于水青则清、日月合明之时,定是要以清明的舒朗疏解郁结于心的春愁,这边刚刚“海燕未来斗草”,那边已是“黄昏疏雨湿秋千”。
清明来时,偏偏携来一阵东风。东风吹过,偏偏携来一场雨落。
只是可惜了那一树一树妖娆在枝头的花儿,转瞬即成“桃花如马斑斑色”的零乱,又是“打落残花一片无”的惋惜,更是“莺老花残又一春”的留它不住。
这场雨落,却落成了一段亘古的渊源,是那于大火焚烧经年之后起死回生的老柳新枝,是那镌刻在老柳树身臣子于君王“清明复清明”的耿耿忠言,是那君王于臣子“禁烟火吃冷食”的感念祭奠。
从此,寒食食寒慰亡魂,清明插柳敬清明!两千余年光阴沉淀,成就了清明“思时之敬”的根祖文化,成就了清明自然人文的一炉相融,成就了清明节气节日的一脉相承,成就了清明天时地利人和的合而为一。
人们不能忘记来时路,那是先人趟过的岁月先河,一幕幕祭祖的画面定格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那里面饱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思亲凄苦,道出来"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的哀痛伤怀,却无奈“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的生离死别。
人们不能辜负今朝景,那树树蕴藏了强大生命感召力的清明柳,却也因此成就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农事智慧,“柳户清明”就可占卜出此一年的大好年景;女插柳簪,男佩柳饰,小儿以柳为笛就可吉祥如意;更有家家户户插柳为荣,以示清正,以此渡生。
人们更不能悲苦成愁事,这个人世间,节令一个接着一个更替,季节一个接着一个轮回,有人离开,就会有人降生,生生死死,分分合合,本就是一种生命常态。
清明节的深意,不仅仅赋予世人一种坟莹前祭拜先祖的仪式,更有亲情在血脉里得以重温,家风在感恩时得以传承,希望在缅怀中得以升华。
就如深耕过的泥土,播撒下的种子,待一场清明雨过,我们放眼的是收获,期待的是未来。
正是一年春好时,清明妥妥而来,一袭清气,一缕清风,一天轻清,一眼景明。
仅以清明之诚慎终追远,且以清明之心敬过往余生。愿我们不负春光,愿我们风清气正,愿我们自在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