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讲沟通方法,同样在樊登读书会被重磅解读,《非暴力沟通》和《掌控谈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于,在听樊登解读时,我对《掌控谈话》更感兴趣,因为作者fbi工作经历的影响,它所提供的案例更劲爆、更吸引人。
但是实际运用中,《非暴力沟通》的传播范围更广,甚至在很多学术论文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读完两本书后,我也觉得《非暴力沟通》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传播。
《非暴力沟通》的逻辑性更强、思路更清晰。从目录中就可以看到作者清晰的行文脉路,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而《掌控谈话》更像是一个案例集,案例虽然很有趣,但看不到一个成形的体系。
我觉得这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卢森堡是心理学专家,《非暴力沟通》应该是他研究的结晶,包括运用练习都有。《掌控谈话》的作者则是FBI的谈判专家,从理论提升的角度来看可能还有一些欠缺。
在内容方面,《非暴力沟通》有一整套的方法技巧,这些技巧层层相扣。而《掌控谈话》也提供了一些技巧,如“引导对方说你说得对”,引导对方回答“不”,让对方产生它在操纵谈话的错觉等,相对而言,这些技巧虽然打开了谈话的新的视角,但也更难以掌握,因此也限制了书的推广。
另外,在读书中,我也发现,樊登的解读有些刻意夸大了。樊登说作者遭遇每一次绑架事件,都可以将赎金谈到4500美元左右,这个神话让我也对这本书心向往之。可事实证明,太过神奇的事情一定是有人在作妖。书里,作者更坦诚,不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案例。这才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樊登过于神话了作者,也过于神话了这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翻译也会影响阅读体验,更不用说不同的说书人,讲出的可能是他自己关于这本书的感受。
如果有机会,学学英文也好,读原版书,是不是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会不会和今天“樊登骗我”一样产生“翻译者骗我”的错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