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事情总是要按自己的认为的样子发生,就受困于自己设制的“应该如此”限制性信念的陷井。殊不知一件事件的发生都有它发生特定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你想怎么发生还要征得老天的同意。就象我们埋下一颗豆子,还要看气候、环境、种子的本身的条件是否符合豆子生长发芽以至开花结果。因此人的意志只是影响了我要这件事的发生,而不能完全控制这件事的发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就是二元相立的。
人总是用自己认识世界的一套来对待外界的人事物的关系。 不知不觉在人际关系中都会用我这一套信念系统即价值、信念、规条来误认为别人也应该如此这样。以自己应该如此这样的信念来要求他人,事情应该如此地发生。当遇到事与愿违时产生了而责咎于别人以及环境。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带来痛苦。都跟这限制性信念“应该如此”有关。
我一直就受这信念限制了我的人生。我从福建山区的农村走进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从山涧小河边长大到黄浦畔求生存,地域环境发生巨大差别。面对着喧闹的环境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深感到挑战也意识到需要学习成长令自己综合素质大幅提高才能在此“安身”。由此学习是我的准则。我家太太同样与我一样也来自于福建农村,而我们就不一样的信念系统。她也秉承的信念是“即来之,则安之”,是安份于她的那份安逸。她的准则是我就这样也不需要学习。我们在追求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行为准则也不一样。在生活中相互拉扯,双方都秉承着自己“对”的那一套相互操控。最明显的是:我认为平常多学习多成长才能融进这个环境。我看见她平常窝在家里以及翻看“朋友圈”等“无聊”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恼火。认为应该要多读书多见朋友长见识充实自己内在系统。再加上有点全能自恋型的我经常使用操控手套试图让她按我的“如此应该”这一套来做。由此我们没少闹得不开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系统,没有两个人的家庭系统、原生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文化学习、追求价值、标准准则是一样的。一定要让事情的发生如我所愿、要求别人应该如此以及不接受别人有所不一样,痛苦的真是自己。
摆脱这份痛苦并改变紧张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首先有意识一切的行为没有对错,更重要的是基于目标是否有效。去觉察自己情绪的升起,去发现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去接受别人和我不一样,同时给别人空间。更是在自我价值的提高做些功课,无条件爱自己同时无条件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