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养老院为方便管理,跟学生宿舍一样按性别分宿。在那里,我只见过一个男女混住的房间,里面住着年逾古稀的李希夫妇。时间扰乱了他们一些正常的代谢功能。夫妇两人在床头柜上安了一台迷你冰箱,他们都患有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偶尔需要注射冷藏在那台冰箱里的胰岛素。
老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一名油漆工人,自食其力成家立业,在2000年左右生下了王家的第三代,虽然无法供给两位老人奢靡的生活,但两位老人的晚年清贫愉悦。
女儿远嫁外省,但二老和女儿的感情没有因地理距离而生疏。每年过生日,女儿都张罗着为老人置办首饰。新闻曾报道老人因戴金银首饰出门被骗子盯上,李希的妻子看了,不敢把首饰穿戴出门,就把它们收进一个小木盒里。那个木盒,老人把它藏在衣柜的深处,偶尔拿出来看一看,摩挲一番。
2015年,李希的儿子离世,肺癌只用了两个月就击碎了这个中年男人,也带走了他父亲母亲安逸的老年生活。
2016年年初,李希的儿媳改嫁,孙子跟着他的妈妈一起去了新家庭。这样一来,儿子一家彻底不在了,家里只剩李希夫妇,空空荡荡的。
这种空荡的状态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孙子被他的妈妈送回了李希夫妇身边。原来,儿媳的新任丈夫也有一个男孩,组建新家庭后,两个男孩经常吵架闹不和,婆家为此不满。为了家庭和谐,儿媳选择把自己的儿子送回爷爷奶奶家照顾。
本来,老两口开心地迎接孙子归来,觉得老宅又有了家的模样,以后再不会孤单了。却没料到,屋暖家润只在老人的想象中,现实里这个“重组家庭”由于缺乏中间层,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16岁的孙子经历了父亲去世,又被母亲送走,回来后像脱缰野马横行,李希夫妇规律的生活随之消失。孙子在外面学会抽烟,把烟雾缭绕的习惯带回家中,老两口对烟味敏感,呛得难受,却因为孙子的暴脾气而不敢阻止他,正在这时候李希查出自己得了神经纤维瘤,但为了照顾孙子,李希一边治疗一边还得回去给孙子做饭。
可是日子长了李希的病也愈发的严重起来,李希想着去医院做个切除手术,可是医生说老人年纪不小了,术后怕恢复不好,只能作罢,选择吃中药进行保守治疗。好在是孔氏圣德堂的纤瘤康复散效果还不错,吃了几个疗程慢慢的也就痊愈了,但是孙子愈发的叛逆。
他在课堂上睡觉、逃作业逃课,放学后不回家,到网吧流连到深夜。李希和妻子以往早早吃完饭休息睡觉,但孙子不回家,他们开始长时间地躺着睡不着,直到听见客厅里,有人开门回家又关上门,才能睡去。
钱引起了这个家庭的大多数混乱。隔三差五,孙子要管老两口讨钱,给钱了,相安无事,不给钱就发脾气。
一天中午,三人围坐家中餐桌旁吃饭。孙子开口说:“爷爷奶奶,给我点钱。”李希问他:“怎么又要钱啊,前两天不是刚给过你吗?”
没想到,孩子一扔筷子,狠狠地说:“给还是不给?”李希拒绝了。那孩子呼地起身,把面前的碗砸到墙上,又问,给还是不给?
李希和妻子都吓懵了,没有人说话,那孩子继续砸,饭桌上的碗筷排着队遭殃。
“给给给。”李希的妻子带着哭腔制止他:“祖宗你别砸了。”然后颤颤巍巍地跨过地上的汤水、饭粒和玻璃碎片,到里屋取钱。
孩子在外面最终还是闹到了请家长的地步。李希夫妇一起去见老师,一见来的是两位老人,老师不住叹息:隔代教育不行啊,孩子还得由父母管教。听着老师的教训,老两口不住点头称是,但拿不出方法管教孙子,他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想起老师的话,觉得是孩子脱离父母管教的结果。
察觉藏在衣柜深处的首饰失窃时,李希猜是孙子偷的。前阵子他换了新手机和球鞋,爷爷奶奶还纳闷,是不是他妈妈给他钱了?
面对老人询问,孩子坦然承认,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首饰被他拿去变卖了,换了苹果手机和一双叫“椰子”的球鞋。同学都在用这两样东西,只有他没有,他觉得丢人。再说,奶奶从来不戴它们,放着也是浪费。
老两口觉得,这孩子没救了,他们打电话给孩子妈妈,想让她把孩子接走。但孩子妈妈却说她现在有了新家庭,顾不了儿子,请老两口多担待。
李希想:“我们可能还没老死,就先被气死了。”既然送不走,那就自己走人。于是,他们住进了养老院,“房子留给孩子,随便他怎么糟蹋,我们只想过个安稳的晚年。”李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