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淅沥淅沥的下着,我望着窗外,陷入了沉思。
最近看了真人秀《婆婆和妈妈》,很快被陈松伶和她的婆婆吸引了。
她婆婆几乎集齐所有槽点:不敲门进入儿子媳妇的房间;自说自话地给儿子家沙发铺上白毛巾,弄得像个澡堂子;拒绝把儿媳当闺女,转脸却喊张萌、刘芸“闺女”,还说“我就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似乎是在内涵陈松伶不年轻了;全家人在一起拍照,这位婆婆发朋友圈唯独不发有陈松伶的……
老太太面对儿子时甜蜜如少女,面对儿媳,就有种寸土不让的戒备感。都说真人秀有剧本,这要真是演的,奥斯卡都欠她一个奖——那些白眼太传神了,节目要给多少钱,才有人愿意自毁形象,做这种槽点担当呢?陈松伶的婆婆大概率是情难自禁,外加不了解舆情险恶,才会有这些真实的表现。
陈松伶是很多人的“童年女神”,眼看着曾经明眸皓齿的她,如今受这些窝囊气,很多人为她打抱不平。但随着节目发展,舆论渐渐转向,有人发现,婆婆的来者不善,某些时候是被激发出来的。陈松伶似乎生拉硬拽地“邀请”婆婆来“欺负”自己。
比如在婆婆声明不会把儿媳当成女儿之后,陈松伶逛街还要挽着她的胳膊,让婆婆全身心变成一个大写的抗拒。再比如陈松伶一定要跟婆婆贴脸合照,惹得她脸上的嫌弃呼之欲出。
还有一次,陈松伶挑起话题,问婆婆对不能生孩子的事有什么看法。这让人如何回答呢?要么得罪观众,要么言不由衷。于是,弹幕里开始有人吐槽陈松伶“太有心机”。
陈松伶真是个有心机的人吗?未必。但可以确定的是,她和她婆婆都有很强的控制欲。
在婆婆登门之前,陈松伶已经未雨绸缪地在领地上贴满了标签,卧室门上,洗衣房里贴了也罢,甚至在丈夫张铎身上也贴了个触目惊心的“松”。
张铎是陈松伶的丈夫没错,但他也是婆婆的儿子,原本可以并行不悖的两个身份,因为这个“松”,突然就对立起来了。后来婆婆有机会就要像个吊坠似的挂在儿子身上,很难说不是被陈松伶的主权宣示刺激到。
陈松伶显然对婆婆是不满意的。她说过,由于原生家庭不幸福,她婚前对新的家庭怀有期待。她想象中的,应该是一个完全接纳她的家庭。
但世界上哪有单方面的接受呢?为什么一个家庭要接纳媳妇的全部,婆婆却不能脱离媳妇的预设呢?若她原本对生活有些具体的想象,比如希望有孙子孙女承欢膝前,现在内心冒出一点点失落感,也不算错吧。刻意地去问,是逼人大度,也是某种PUA,让不想在镜头前撕破脸的婆婆,被迫保留自己的真实看法。
整个个节目,陈松伶有一腔抑郁不平之气,有改变世界的勇猛。这导致她经常果断出击,一旦遇挫,就会露出讽嘲无奈兼而有之的笑容,非常用力地表达失望。
张铎倒是人人夸赞的好人,他总帮老婆说话,试图做弥合工作,让母亲把儿媳当亲闺女,好像不明白这样会进一步激发母亲对妻子的敌意似的。
也许他应该重读一下《孔雀东南飞》。庐江小吏焦仲卿的母亲本来只是对刘兰芝有意见,但焦仲卿跑到母亲面前,声称他要跟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彻底激怒母亲,把刘兰芝逐出家门。
显然,张铎和身边这两个女人一样,因为太想控制家庭关系,反而产生了失控感。控制狂聚在一起,会让原本凌乱的世界变得更乱,谁都不甘心无为而治,谁都试图扭转乾坤,让生活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都说婆媳关系是世界难题,其实它是人际关系里最尖锐那部分的浓缩。唐代诗人李冶说“至亲至疏夫妻”,其实换成“至亲至疏婆媳”也没错,亲疏全在一念间。
婆媳没有血缘的天然联系,又不是自愿组队——无论媳妇之于婆婆,还是婆婆之于媳妇,都是因为爱一个男人而产生的买一赠一。她们本质上是陌生人,婚前多数又没有磨合相处的机会,婆慈媳孝的概率远远小于互生嫌隙。
小概率的和睦婆媳,通常都是拎得清的人。比如同样参加这档综艺的黄圣依家。黄圣依的婆婆觉得做演员太辛苦了,要她别干这一行了,回徐水,给“安排”个工作,甚至说出“听说拍电视的人活的年纪都不大”这种惊人之语。
听听,“安排”,是不是有一种能够掌管他人命运的居高临下?换成陈松伶,说不定就被这俩字激怒了。但黄圣依轻言细语地给婆婆解释说,普通人去世,大家不注意,所以光看着演员出事了。至于回不回徐水,她避而不谈。婆婆是聪明人,懂了她的意思,也就不提了。
黄圣依的聪明在于能理解别人对她的不理解,婆婆不懂得女明星的含金量,能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就一笑了之。不针锋相对,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舒心一点。
家不是争高低的地方,能聊得来就多往一起凑,相处不来就管好自己,别干预对方的生活。这不仅是潇洒父母的姿态,也是为人子女应该有的心理准备——陈松伶最大的矛盾,就是一边对婆婆戒备森严,一边又拿出热情姿态,渴望对方喜爱自己。说到底,还是没看透婆媳关系的本质,存了妄想。亲情无法凭着一张结婚证凭空产生,婆婆没有喜爱儿媳的义务,也没有对儿媳指手画脚的权利,双方彼此尊重,不要越界,就已经很好了。
鼓吹婆媳和睦的人,恐怕多数是男人。随着女性越来越独立,这个充当儿子和丈夫的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话语权只会减少。指望他调节婆媳矛盾,结果不乐观。而一旦发生了矛盾,无论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都只能爽快一时,风过之后的一地鸡毛,就成了亲子关系的狼狈日常。
中国家庭关系从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换,其实还没有完成。即使子女结婚了,很多家长仍然感觉对孩子有扶助的义务,仍然希望在子女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就让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推崇的边界感,在家庭中格外稀缺。边界少了,干预就多了,矛盾自然也就多了。
在这个时代,婆婆的喜爱,已经不是婚姻生活的必要条件。儿媳的赡养,也不是婆婆生活的唯一保障。家庭斗争,是最没有价值却最有杀伤性的内耗。莫不如,相处得来就彼此靠近,相处不来就互相放过。万一狭路相逢,奉劝你学学黄圣依春风化雨,总好过像陈松伶那样剑拔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