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大概是唯一一本你看不懂或嗤之以鼻,我却庆幸甚至羡慕的书。这不是一本千人一面的书,有多少个人曾在深夜抱着它痛哭流涕,就会有多少人拿着这本书去对前一类人进行说教,“你不要悲观呀”、“你不能像这个男主角一样”等一类正义言辞。可这样的说法,就像一个正常人去教导一名抑郁症患者如何乐观一样,看似正义实则毫无用处。 如果你不曾真的 体会过跌落至最低谷,又怎么会明白被生活狠狠压倒在地无法起身的痛苦和绝望呢?
小说追求尼采强调的“宁愿追求虚无也可无追求”的消极厌世观。文中“胆小鬼甚至害怕幸福,棉花都会让我受伤,幸福会将我狠狠刺伤”一句,将常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不正常的虚无消极表达的淋漓极致。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去形容男主角叶藏时,以前的我会用“懦弱”“无能”来形容他。但现在我更想用“温柔”、“善良”这两个带着些许温暖的词汇。在我看来导致叶臧不幸的根源在于他年幼时家庭教育的不健全。父亲只告诉了他该怎么做,一味地让叶臧对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品德高度神圣化。所以之后看见人们相互欺骗的虚伪面孔后,让叶臧产生了迷茫。让他自己一直以来坚定为真理的东西全都是假象。而这时,并没有任何人给予叶臧指引,让叶臧对世间的不信任达到了一种极端,以至于他将真实的自己埋葬起来。滑稽的模仿,去讨好身边人,用这个世间最能接受的方式活下去。这就导致他最后不能凭借自己完成真正的独立生活,只能凭借不健全的人格,用小孩子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寻求爱,直到他被残忍的世间抛弃。所以说,“阿叶,不喝酒的话,不,即使喝了酒也是一个神一般的孩子”。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心理的成长。 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叶藏最终选择自毁,更多的是因为他始终不愿意伤害他人而无奈伤害自己的价值观念导致的,而非其懦弱的人格。(懦弱的人格也是扭曲的价值观而衍生的)
如果你有抱着问题看书的习惯,那么有时候,你会问自己,他厌恶的是他的父亲,还是厌恶无法让父亲满意的自己;你会问自己,坚信钱尽情亦断的他是拯救不了爱自己的女人,还是拯救不了一直被自己拷问的自己;你会问自己,他活着是为了什么? 看到这里,你会有一种被绕晕和不知所措的感受吗?当你正视自己内心,与自己对话时,何尝又不是换来一次又一次被绕晕后的迷茫呢?叶藏活着,或许是作者太宰治自己夸大化后的缩影,或许是他对“人间失格”的时代的质问。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在读完书后会去想,叶藏他是谁?他是比目鱼口中的“人渣”,是父亲不愿意承认的不孝子,在他眼里,父亲也不是父亲,爱人也不是爱人,女人于他只是用来慰藉自己和帮忙付酒钱的工具而已。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渣男,社会的败类。但他从不曾揭穿过比目鱼克扣他的零花钱,从不曾斥责掘井一次又一次的坑害,甚至没有去责怪由子的背叛。他只是卑微地去和这个污浊的世界还存有联系,即使这些联系是不那么好的。他是谁?他内心始终是那个不懂得拒绝的腼腆的小孩子,始终是爱画抽象画厌恶现实的孩子,他是一个害怕幸福的胆小鬼。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阿叶,不喝酒的话,不,即使喝了酒,也是一个神一般的孩子。”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一个观点或者你是否曾这样想过:叶藏是那种渴求真正纯净的人,所以,在他看到世界的阴暗后选择了退缩,逃避。在掘井的“帮助”他看到了堕落的自己,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罪恶而自卑沉沦。他是一个具有极高度的“精神洁癖”的品性和人格,从不愿意低下头与现实讲和,可最终他败到在那个时代面前。
如他所言:“自己的不幸其实就是不会拒绝的不幸,以前总是担惊受怕,害怕拒绝别人,会在别人和自己的心理造成永远弥合的伤痕。”
叶藏一生,可以简单缩略成一个“自我怀疑”的人生阶段,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段迷茫、不知去向的时期,总有那么一段三观尽毁的时期。在自我怀疑的期间,请你理清思路,学会全面思考,接纳那个不完美的你和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时刻做好自己把握底线,即使带着负面的情绪,也要一点点地前进。很多人走出来了,就会坚定了自我选择的人生,而也有人始终不能和自己和解,除了他们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无法体会到他们曾深陷入何等的痛苦之中,却依然坚强地活在这个世上,他们的人生或许是一个有一个悲剧的叠加导致心中留下了一个再也不愿意再去触碰的阴影区。希望你我都不要以“局外者清”的角度去对他们进行所谓道义上的批判或是援助。
生活在平静时积蓄的往往不是美好的瞬间,而是可以让自我不断坠入深渊的枷锁。 我们无法也没有资格选择放弃生命的叶藏,我们只能怪那个让人丧失做人资格的时代。而当今听说女星崔雪莉的死亡,我想到RM的那个活泼可爱的她,让我有了些许同感。
生而为人,愿您善良。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读者,可以高抬贵手点点赞嘛🤗同时也欢迎各位对我进行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