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是由黄信尧执导,叶如芬、钟孟宏监制的剧情片。由陈竹升、庄益增、戴立忍、纳豆、张少怀等主演。该片于2017年10月13日在中国台湾上映。影片讲述一名小人物肚财因偷看佛像工厂老板的行车记录器,却意外发现了政商勾结的秘密,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连工厂里准备参加护国法会的“大佛”,都被迫卷入这场世间纷扰。
与佛有关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原以为会看到一部颂扬佛片,或者是一部批判佛片。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是借佛说佛。
前佛,指的是现实中存在的大佛以及人们对此的看法、行为。后佛,指的是超越这一切的,以上帝视角存在的一种生存哲学。
电影中几处与佛有关的场景,都是可以看到导演的精心安排:
委员长视察佛像时,对秘书动手动脚,这个时候,佛头偏向一侧,不忍看这龌蹉的勾当似的。
黄启明想把叶女士的尸体放在佛的金身中,放之前拜了几拜。这个时候叶女士还没死,于是黄启明上前击打叶女士,这个过程,黄启明的假发掉落了三次,露出这光溜溜的秃顶,貌似是露出了这个人的罪行。
一个袈裟大师,带着一群人去看佛像。整个过程看似很虔诚,每个人说完一句话都要在后边加一个阿弥陀佛,除了黄启明也没人知道,这个佛像里面还藏有一具女尸。
一名女士自顾自的说着,佛应该是怎样怎样的,而委员长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佛,看佛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尤其是护国法会时,在一个坐满虔诚信徒的拥挤的大礼堂里,佛像伫立在礼堂中央,佛像之光似普照大地。在众人虔诚的念着佛经之时(也许只是各怀鬼胎心中想着自己的私事),突然间从佛像里传出一阵敲击声…
自行脑补的画面是叶女士并没有死,当着众人的面从佛像里解救出来时,众人该是震惊,震惊于这一系列的罪行;还是愤怒,愤怒于玷污了他们的佛?
亦或叶女士根本就不会被解救出来,众人可能只会认为,这是他们做了什么触怒佛的事情,佛在抗议,在惩罚。
于是,他们加快了念经的速度,加多了念经的人数,加深了念经的虔诚度…也许,再趁这个机会,借刀杀人,除去几个看不顺眼的人…
这些脑补的画面,不能拍出来,不能写出来,因为让观众有脑补的空间,这个是一部好电影的点睛之笔。同时,我脑补的这些画面,会让影片瞬间坠入人间,俗不可耐。
说佛念佛的人,不一定是真的信佛。反而一些小人物,佛就在他们的心中。这个佛,是一种看空一切,看淡一切,无所欲无所求,悲悯人间,超然物外的心态。
小天地
一个在外面世界被欺凌被嫌弃的肚财,拥有一个自己敢撒野的小天地,就是朋友的警卫室。
在这个警卫室里,有一个任肚财数落的朋友,还有一个不怎么被其他人打扰的空间。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看黄书,看老板的行车记录仪。
肚财还有一个小天地,就是他家里的太空舱床。他的家里可能没有人去过,连他警卫室的朋友也没有去过。
直到他死后,警卫室的朋友才看到肚财的太空舱里,里面布满了他从娃娃机里抓来的娃娃,这是肚财的精神家园,代表着肚财内心里一片纯净的世界。
我想,每次肚财坐在太空舱里面应该是很开心,很放松的。每个人都像肚财一样,有自己的小天地,而这个小天地有大有小。大可以大于天地之间,小可以小于自己心灵的立足之地。这个界限,取决于什么呢?
我想,一方面是是否有在人世安身立命的本钱。这个本钱,是能够让我们不会三餐不继,不会被物质太多的困扰,是能够放下生活,安放心灵。
当然这个本钱是随个人的欲望而有所波动。有些人觉得一个馒头一杯水,就很知足了,而有些人觉得几千万几亿都不够。
另一方面是自己是否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接纳自己,把自己放空于这坦荡荡的人间。不沽虚名,不慕容华,不世俗,不谄媚。专心致志的,把心灵安放好。
讽刺
这个影片,有浓重讽刺的意味在里头。尤其导演用色彩来演绎穷与富。穷是黑白的,富是彩色的。
富,是彩色的,亮闪闪的灯光装饰的地下停车场,五光十色的生活,是肚财等人不可企及的生活。穷,是黑白的,总是惨灰惨灰的,连饭都是冷冰冰的。
这不就是他们的人生嘛。有钱有势的一方,任意享用着社会的资源、财富,生活过的丰富多彩,为所欲为,任意妄为。
而没钱没势的一方,在社会的底层,蝇营狗苟,艰难维持生计,生活只有黑白灰,被人欺凌压迫不敢驳回。见到杀人事件后,不敢告诉任何人,也不敢告官…
只去求神问佛,等待命运指名一条安生之路。命运给出的答案就是好好做人。
最后大佛普拉斯被卡车装运着,去往护国法会。大佛普拉斯走过的路,就是黄启明行车记录仪记录下的路,一晃一闪眼的隧道,一葱一翠绿的山林。
天气阴沉沉,大佛普拉提斯低眉顺眼,冷眼看着这条冰冷冷的马路,这色彩鲜明、黑白透亮的人世间,不发一言,只以佛的视角俯瞰着。
就像,那个在海边废弃的警哨亭安居的流浪汉,不言语,不参与的,就这么冷冷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