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看电视剧,无非是打发时光,娱乐娱乐罢了,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而如今步入了不惑之年,也许是阅历深了的缘故,剧中的一些问题竟然引发了自己的一点儿思考。
《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一部小说,正在中央台一套热播。这部小说主要记录了十几个平头百姓跌荡起伏的人生变化,展示了上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也歌颂了一大批人物身上勇毅坚强、自力更生的美好的精神光辉。这部剧的看点很多,而我却对剧中的周家在养育孩子方面映射出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家的一家之主周志刚远在重庆工作,但他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三个孩子非常上心。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善于沟通,家庭氛围轻松温馨。正值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下乡的时期,周家的大儿子周秉义义不容辞,周家父母心疼他们唯一的女儿周蓉,打算把她留在家里,可没成想她却私自跑到偏远的贵州追寻自己的爱情了(那里有她的偶像——当时的著名诗人冯化成),无奈之下周家的小儿子周秉昆只好留下撑起家里的一片天。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大和老二相继考上了北京大学,而老三只能在老家附近的厂子里当个普通工人。至此以后,一家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周家父亲对待三个孩子的态度,其实揭示出了中国式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一些普遍问题和现实问题。
1、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周家的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家里却出现了大的变故。周家妈妈听到女婿因为在火车站因打架斗殴而被抓走,女儿一家不能回来的消息后,过度担心而晕倒,从此一病不起,瘫在床上两年有余。小儿子不想让在外工作的父亲和在外上学的哥哥姐姐担心,一个人勇敢地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同时他还要养育姐姐撇在家的女儿,这期间多亏了一个善良的女人郑娟的帮忙。郑娟在家里既要照顾自己的儿子和周蓉的女儿,还要悉心照料瘫在床上的植物人老太太,她那个失明的弟弟也会帮她一些,秉坤在外上班支撑着一家老小的经济来源。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辛付出,老太太的病才得以康复,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并且基本上没有留下后遗症。
按理说,周家的三个孩子,周秉昆对家里的贡献最大,付出最多。可他拼尽全力,却只能缩在角落里。一家人团聚,其他人高谈阔论、谈笑风声,而他蜷缩在一边,插不上话,而妻子郑娟永远忙碌在厨房里。一次过年,周家父亲带领一家老小挨家挨户拜年,无非就是炫耀两个有本事的孩子,一个是省长家的女婿,一个嫁给了著名诗人。村里的人不停地夸耀周家的两个有出息的孩子,却没有一个家人当众承认老三儿子对这个家的付出和贡献。周家父亲为两个有出息的孩子感到骄傲,这也无可厚非,可这一举动却深深地伤害了老三孩子,他固执地认为老父亲没有顾及他的感受。
为此,他和父亲之间出现了隔阂,而父亲不但没有理解他,反而在他的伤口上撒盐,说出了一句不该说的大实话——让你考大学你也考不上,当年你的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周家父亲当时沉浸在光耀门楣的荣光里,却完全忽略了小儿子的感受。在那一刻,他忽视了小儿子本身的卑微,又忽视了小儿子一家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硬扛,其他两个孩子能顺利地上完大学?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承受,一家人能这么扬眉吐气?
在后来的生活中,周秉昆什么事都不和父亲说,宁愿一个人扛着。甚至于从来不给父亲写信,几年来父亲回家也不和父亲多说话。就是非要混出个人样来,以得到父亲的认可。他就这样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只为了让父亲满意。
在现实生活中,周家父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却具有普遍性。多数父母只为那个为自己脸上增光的孩子感到自豪,却不认可那个默默付出的“没出息”的孩子。谈到有出息的那个孩子,他们眉飞色舞、两眼放光;说起那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却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甚至无端打压、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疏不知,那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更需要被关注、被接纳、被允许。
2、那个学习不好的孩子真的没出息吗?
为了不让父亲和大哥大姐担心,也为了证明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周秉昆都坚持死扛,选择默默承受。他和郑娟夫妻两人精心照料母亲至痊愈,养育姐姐的女儿至长大,期间他还因为姐夫的一首诗住牢半年,可他不告诉父亲家里的变故,不求助是省长女婿的大哥,不为难在外奔波的大姐。这一份责任和担当,能说他没有出息吗?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他起早贪黑,寻找商机,努力工作,当上了一家饭店的老板,给母亲和妻儿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这一份上进和孝心,能说他没出息吗?他努力帮助他的朋友和同事,甚至在工作之余兼顾给老领导的家人陪床,这一份善良和情义,能说他没有出息吗?在生活的磨难面前,他无所畏惧,毫不退缩,迎难而上,永远以一颗阳光向上的心态追求美好的生活,即使没有考上大学,能说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吗?
电视剧《小欢喜》中,因为学习不好时常让妈妈头疼的高三男孩方一凡对妈妈真情告白:“妈妈,以后别再打骂我了,我不是个坏孩子,我只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这样的话怎能不令人振聋发聩呢?学习不好的孩子被贴上标签后,就没出息了吗?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一些学习一般、资质平平的孩子,这些孩子无法考上重点大学,就不能成为父母的骄傲了吗?他们学习能力一般,但他们也许正直,也许善良,也许坚毅,也许乐观,也许友爱……他们的人生也可以多姿多彩的。
如果孩子是一朵花,就静待花开;如果孩子是一棵树,就慢待树茂;如果孩子是一株小草,也有芬芳;哪怕是一颗不起眼的石头,也无妨,自有他的光芒……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看见、接纳、认可每一个努力的孩子吧!
3、养口体、养心志,能分出高低吗?
自古以来,每对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一方面光宗耀祖,装脸面,当然也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这样的孩子养心志。而没有大本事,守在自己身边的孩子是养口体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的潜意识里,普遍认可养心志的孩子,认为哪怕不能留在自己身边尽孝,也脸上有光,心情愉悦。
《人世间》剧中,两个有出息的孩子固然令父母骄傲,可没有三儿子的坚守,谁来照顾瘫病在床的老母亲?谁来支撑这个家?老父亲和大哥大姐能心安理得地在外工作吗?大哥周秉义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顾及家里,也因为省长家的女婿这个特殊的身份,反而不能给家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老二周蓉,是父母最疼的“小棉袄”,老两口日思夜想盼着她回来。看着为了她昏迷不醒的老母亲,她痛哭流涕、惭愧不已,决心留在家里照顾老母亲,可她的诗人丈夫的一句“养口体、养心志”给她找了个台阶下,最终还是远走高飞了。这两年多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谈何容易?老母亲到底享了哪个孩子的福?不言而喻。在那一刻,养口体和养心志,哪个更重要?能比出高低吗?没有明确的答案吧。
对于一家的几个孩子来说,有的孩子是养口体的(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的),有的孩子是养心智(事业有成,让父母脸上有光)的。其实,什么样的孩子都很重要。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是学习成绩优异,资质聪颖的孩子,那么父母就奋力托举,助其远航;如果是学习一般,资质平平的孩子,父母也大可不必焦虑,不必急躁,顺其自然,相信他有他的人生价值。最近有一种说法是:学习好的孩子是来尽忠的,学习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学习好的孩子,是给他人养的,学习不好的孩子是给自己养的。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儿意思呢?
一部剧中透出的人性光辉值得我们学习,折射出的现实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追剧中,学习中,成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