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共读|《能力陷阱》:别被 “要做真实的自己” 困住,敢 “装” 才能真成长

今日共读《能力陷阱》第14天——陪你从 “怕不真实” 到 “敢突破”,活成更灵活的自己。

你是不是也会有这种 “不敢变” 的纠结?

想尝试新方法(比如在会议上主动发言、用新的方式带团队),却总怕 “不像自己”,最后还是退回老样子;

看到别人轻松适应新角色、快速进步,自己却卡在 “怕别人说我装” 的顾虑里,越想改变越不敢动;

明明知道老做法没效果,却因为 “这才是真实的我”,硬生生把成长机会推走。

以前的我总觉得 “做自己” 才是最对的,直到共读《能力陷阱》里 “突破真实性陷阱” 的内容才明白:

不是自己不想改变,而是被 “要做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绑住了 ——

把 “当下的自己” 当成了 “唯一的自己”,不敢尝试新行为,自然难有新的成长。

而真正的成长,是敢在舒适区外 “试错”,先 “装成自己理想的样子”,慢慢就会变成理想中的自己。

一、别再 “死扛真实”!你不是 “不能变”,是被 “真实感” 骗了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越 “执着于真实”,也越容易陷入 “想变却不敢” 的怪圈?

想练当众演讲,却怕 “紧张到忘词会丢面子”或者“不像平时沉稳的自己”,结果永远只敢坐在台下当听众;

刚提升为主管,想学着 “放手让下属做事”,却总怕 “别人觉得我偷懒”或者“不像以前那个踏实的自己”,最后还是自己包揽所有活,把自己累到崩溃;

想尝试新的工作方法(比如用表格梳理任务),却怕 “学不会会被笑话”或者觉得这个“不像自己一贯的风格”,继续用低效的老办法,进度越拖越慢。

这就是很多人 “想改变却被卡住” 的核心:

我们把 “真实” 当成了 “不变”,以为 “和现在不一样就是装”,却忽略了 ——“真实的自己” 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慢慢生长的。

就像书里说的,当你想转变时,“真实感” 反而会像锚一样困住你,让你不敢迈出第一步。

你并不是不能改变,而是被 “要做真实的自己” 的执念,挡住了自己成长的路。

二、我的 2 个真收获:原来 “突破不难”,先 “敢装” 再 “真会”

读这段内容时,让我想起自己以前 “怕不真实” 的经历,才明白了两个关键的道理:

① 别怕 “装不像”,先 “照着做”,慢慢就会变成自己的

我原来特别怕在社群里去做分享,因为总会觉得 “我讲得不好,这也不像平时安静的自己”。

后来看到同事在社群里分享干货,反响很好,我也有想尝试的想法,却一直不敢开口。

直到有次逼自己 “装成会分享的样子”:

提前写好稿子,照着念,哪怕声音发抖也硬撑着讲完。

没想到结束后,有朋友说 “你讲的内容很实用”,慢慢地我也敢脱稿分享了,现在甚至能够即兴分享自己的经验 ——

原来最开始的 “装”,只是帮我跨出第一步,练着练着就成了 “真实的能力”。

这才感悟到:“装” 不是骗人,是给 “新的自己” 一个发芽的机会。

就像学骑车,最开始要扶着车把、盯着轮子,看起来很僵硬,但练多了自然就灵活了,最后骑车就成了 “真实的自己” 会做的事。


② “真实” 不是 “不变”,是 “敢试错” 后找到更适合的自己

之前我做内容,一直用 “纯文字” 的风格,总觉得 “这才是真实的我,要是改风格了就变得不像自己了”。

后来数据越来越差,于是我逼着自己 “装成会做图文的样子”:

学别人加小插图、用短句分段。最开始做得很生硬,自己都会觉得 “不伦不类”,但慢慢调整,找到了 “文字 + 简单插画” 的平衡风格,数据反而上升了,也有人说 “你现在的内容看着更轻松、更能看得进了”——

原来 “真实的自己” 并不是一开始就定死的,是试错后找到的——更舒服也更有效的样子。

原来:“执着于当下的真实”,只会把自己困在小圈子里;

敢尝试 “不一样的做法”,才能慢慢活成更灵活、更厉害的自己。

三、3 个小行动:明天就能试,帮你从 “怕不真实” 到 “敢突破”

不用等自己 “完全准备好”了,从明天开始,就做这 3 件小事,慢慢就能突破 “真实感陷阱”:

① 今天花 5 分钟,列 1 个 “敢装一次” 的小目标

找 1 件自己 “想做却怕做了不像自己” 的事,定个超小的目标:

比如怕当众发言,就定 “明天在XX会议(活动)上,主动说 1 句‘我觉得这个方法可以试试’”;

比如怕用新工具,就定 “明天用表格记 1 次待办事项,哪怕只填 3 件事”;

比如怕和陌生人聊天,就定 “明天买咖啡时,跟店员说 1 句‘今天的咖啡很好喝’”;

目标越小,越容易跨出第一步,别担心 “装不像”,先完成再说。

② 下周试 1 次 “模仿别人的好做法”

找 1 个 自己“想成为的人”(比如会沟通的同事、会做内容的博主),模仿他的 1 个小行为:

比如同事说话时会 “看着对方眼睛”,就试 “下次和人聊天,多盯对方眼睛 3 秒”;

比如博主会 “用 emoji 让文字更生动”,就试 “下次发朋友圈,加 1 个符合心情的 emoji”;

模仿并不是让自己 “变成别人”,而是帮自己打开 “新的可能性”,

就像我们学画画时会先临摹,画多了慢慢也会画出自己的风格。

③ 每天花 2 分钟,写 1 句 “突破鼓励语”

准备一个小本子(或用手机备忘录就行),每天写一句鼓励自己 “敢突破” 的话:

比如 “今天我主动发言了,哪怕这次声音有点小,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比如 “我今天开始用新的工具记录待办事件了,虽然有些慢,但比起昨天,敢于尝试了”;

不用纠结于 “做得好不好”,重点是记录 “我跨出了第一步”,慢慢就会积累出信心,就敢做更大的尝试。

《能力陷阱》里说:

“真正的成长,是在舒适区外做事 ——先‘装’成自己理想的样子,慢慢就会变成理想的自己。”

别再被 “要做真实的自己” 困住,也别再羡慕别人 “敢变、会变”——

从今天开始,列一个小目标、模仿一个小行为、写一句鼓励语,慢慢就会发现,自己敢尝试的事情越来越多,逐渐就活成了更灵活、更厉害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