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夫妻关系才是问题的根源,而孩子的状态只是夫妻关系问题的外在表现。
当夫妻的沟通不畅时,状态是微妙而紧张的,此时孩子就会很为难,因为,他爱爸爸,也爱妈妈。
尤其是当双方拿孩子作为垃圾桶时,对孩子说,你爸爸怎样怎样,你妈妈怎样怎样,此时孩子的压力就会很大。
他原本只是一个孩子,却不得不上升为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去承担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他无力承担的,于是他会出现各种表现,比如所谓的问题行为,或者生病。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焦虑和压力已经到了极限,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
又或许是因为,他需要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减少本身的矛盾,尤其是当他发现,父母因为他的行为暂停了本身的矛盾,更会在潜意识里强化这样的行为。
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乙一的一个故事,叫《远离的夫妇,so-far》。
故事讲述了“我”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个离奇故事。突然有一天,爸爸妈妈互相看不见对方了,但我却能同时看到他们,于是我就做了一个传声筒,但是这么没多久,爸爸妈妈吵架了,我觉得我必须做出选择了,于是我选择了妈妈,从此爸爸消失了。
然后爸爸妈妈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是因为爸爸妈妈的行为让“我”信以为真,所以,“我”以为,的确爸爸妈妈是看不到对方的,也就选择跟着其中的一方去看不到另一方。
可是“我”觉得是我自己主动选择变成这样子的,因为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不会分开,一心一意的想着“我”,再也没有吵架分手。
“我”觉得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可以弥合爸爸妈妈的关系。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孩子因为父母的夫妻关系问题,而出现了自身的行为问题。
此时,孩子是无辜的,他只是努力的用自己的方法,去为父母弥合裂痕。
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孩子却被认为是有问题,需要治疗的,需要管教的。这或许是最大的悲哀了。
(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