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大地苏醒,原本以为疫情很快就要过去,生活回复正常。
可最近暗涌不断。
每天看到国内的新增患者人数在下降,而海外新增人数不断爬升,生活在温哥华的我见证了身边的变化。
位于大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被称为小中国城,这里常住人口一半以上是华人,大中型中餐馆有上百家,各种华人超市林立,是大温哥华地区购买华人商品最佳选择。
疫情发生以来,最明显的变化是,中餐馆陆续关门的超过两位数。有的是永久停业,有的是临时歇业几个星期。事情来得太突然,民众没有思想准备。
平日里热热闹闹的中餐馆,最近也是零零落落,上座率大大降低。连最贵时高达过百加币一磅的皇帝蟹,也降到29.99一磅有交易。各种热门海鲜大降价,敢于到餐馆吃饭的食客大饱口福。
不知是不是因为顾客锐减,餐厅服务员的笑容格外灿烂,服务特别热情,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你听说了吗?大统华超市那栋楼有人确诊了!昨天有人看到全副武装,身穿隔离服的工作人员都进去了,整栋楼都封了。你平时最喜欢去那里买菜,现在要格外小心了!”
收到好友发来的微信留言,我无语。
非常时期,最需要提防的不是其他,就是谣言漫天飞。
今天说,哪里哪里又有确诊了,明天传,哪个餐厅的服务员感染了,后天又说超市已经被搬空了。
看到因为相信谣言到超市里哄抢物资的华人,只能叹气摇头,不知作何评价。
朋友在微信中谈到的那个著名的华人超市那天真的被封了,但不是因为有人感染了,更不是确诊了,全副武装的人员之说也是无稽之谈。
那天我经过那里,看到路的两边都被封了,有好多警车把守,还拉起了警戒线,正好我的客户住在那栋楼上,我马上给她打了电话询问。
原来是因为那栋楼的二楼起火了,整栋楼都被疏散,警察来了是为了维持秩序,封路是为了方便消防车出入。
虚惊一场。
倘若我没有正好经过,没有打电话给客户核实,也像那位热心朋友一样到处好意传播,这个误会不知要被扩散到多大。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虽不知真假,啼笑皆非,却也颇有加拿大特色。
新闻的大意是这样的,加拿大本国抗疫情主要是依靠群众。依靠广大民众的自觉,隔离靠自觉,看病靠自觉,治疗也靠自己。在这种“无为”的抗疫情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只能努力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尽量远离人群,当然本身加拿大也没有太大太多的人群。首要任务是注意个人卫生,狂洗手。所幸加拿大地广人稀,平时出入驾车,不使用公众交通工具,与人群的交集少之又少。即使是购物,商店里人数也是寥寥。
疫情之下,工作起来也是力求自保。
有人要来看房,首先询问,是否刚从亚洲回来,如果是,隔离了多长时间。
带客人去看房,不少华人经纪已经戴上口罩,少言寡语,空气中凭空多了一层隔膜。
走在超市中,看到戴口罩的顾客,自觉不自觉会避而远之。
在餐厅里吃饭,隔壁那桌如果传来几声咳嗽,所有人都会侧目,然后转身避之,唯恐细菌侵袭。
从来不喜欢用免洗消毒液的我,现在身不离它,简直成了救命稻草。按电梯开门尽量不用手,各种方法无所不用尽。据说香港师奶上街有三宝,围巾纸巾还有阳伞,现在多了一宝,就是用过的口红管。那就是按电梯神器。拔开管罩,用管芯去按电梯,然后再套上管罩,方便又卫生,成为师奶们的出门守护神。
我也跟风买了好几盒口罩,有医用口罩有N95口罩,有美国产,中国产,还有印度产。这都是为了满足我的心理需求,得到所谓的安全感。至今一个都没用过,希望疫情过后都用不上,最后作为吉祥物或者纪念品收藏,纪念一下2020年这个难忘的春天。
昨晚碰到邻居小伙,正在念大学的年轻人,戴着专业N95口罩从我家门前走过,被我叫住。
“小伙子你感冒了吗?”
“姨,我没感冒。”
“那你为啥戴着这个口罩?”
他左顾右盼,压低声音对我说,“姨,我干妈的好友在医院工作,根据内部消息,说已经多了十例感染病例,只是上头压着不让说,现在列治文也不安全,一定要小心。我爸妈让我白天都戴上口罩。您啊,最好也把口罩戴起来。”
上头压着不让说?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
我呆呆地站在门口,努力消化他的话,他的背影已经消失在暮色中。
不传谣不信谣,这个我可以做到,可这可恶的疫情,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被消灭呢?
也许正像儿子所说,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毋需害怕这个病毒了,因为我们将研制出疫苗,冠状病毒就像流感一样平常。
期盼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