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利用两个番茄钟的时间把《如何阅读》的5-7三章读完了。做了一个同命相怜的一个测试。虽然快速阅读的时候,感觉好像稀里糊涂的,但是题目的准确性是80%,觉得潜意识真的比想象中的知道的多。
第五章后半部分介绍了一个,四十六十的方法,还有5w1h的方法。作者还传递了一个理念就是:花时间来省时间。然后我也测试了,就是用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了第六章。跟之前的习惯不太一样,所以觉得有点儿心虚,还有点儿压力,慢慢习惯。
第六章,批评式阅读,讲了批评的正面意义,批评性提问表明你对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文章的内容持有正面的怀疑。另外要区分事实和观点。不要盲目轻信,作为读者真正明智的做法是先熟悉材料,然后自问:作者在这里真正想想说什么?然后再推论,不要直接给出结论。扩大词汇量以便能理解他人,也方便他人理解你。另外还可以跟作者互动。
第七章清理堆积的阅读材料。因为对阅读材料的一些认识误区,让我们手中保留了大量的阅读材料,没有读完也无法丢弃。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文中提到的记录一周每日的工作日志,跟叶老师讲的时间管理的方法不谋而合。
其实我反思了一下,就是感觉自己这周之所以拖着没有读,是因为感觉跟自己惯性的思维有一些冲突,其实内在是有拖延的成分在的,迟迟不敢读它。(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就是把书本看的特别重要的一个成分在)。其实包括读的时候也会有,跟旧有的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他改变了你的一个旧有的习惯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不舒服,其实有点焦虑,也有压力,但是好在我们有这个截止时间,有这个作业逼着你去做,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成长痛忍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