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旷野开满了花。虫鸣鸟叫,万物滋长,甚是热闹。
蜜蜂勤劳地在忙碌,五彩的蝴蝶飞来飞去,各自在寻找喜爱的蜜源。它们吮吸花蜜,把花粉顺带给传播好了——植物的虫媒受粉在互利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
林子里也热闹起来了,松树的枝头长出了毛绒绒的新枝,如探向深空的触角。它们得长到一定长度才会冒出松针来。一眼望去,松树林一片嫩黄,刚抽出的新枝把原来浓绿的松针全推向了幕后,像戴上了新冠。布谷鸟在为松树保驾护航,“布谷、布谷”地在林间欢叫着,只要发现森林害虫都会被它们消灭。猫头鹰在哪棵大树上鸣叫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能听到它震山的声叫。“只挂得,哥哥;只挂得,哥哥”,似乎在向大家控诉着,它叫起来可凄惨了。
还有“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布谷,布谷”,叽叽喳喳的群鸟,它们是春的使者。它们在告诉农民伯伯该割完冬小麦,马上就要插上禾苗,季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由不得有些许的松懈。
孩子们早脱了冬日厚重的棉衣,随着春天轻快的旋律,一起舞进了大自然,与大自然一起分享春的欢乐。我们挎着竹篮,来到林子里,采松下的蘑菇。这时林子里每处都有鲜嫩的菌子,美味牛肝菌、鸡腿菌、松针菌、桃花菌……多得没法叫全名。孩子们都是采各自认识的无毒蘑菇回家,做蘑菇汤、蘑菇炒肉片……各种吃法。
春天里,蘑菇可是最美味的天然食材,比很多野菜都更有吸引力。桃花菌产量高,味美。我们姐弟仨常去“白胡子公公山”采蘑菇,那座山头,粉白的沙土裸露在外,远看像长了长白胡须的老爷爷,当地人叫他白胡子公公山。那里山坡不大,松树高大,地上很少灌木,孩子们采蘑菇很容易。一朵朵长在沙土上,很可爱。像撑开的小伞、像海底的珊瑚,像长出来的地雷……各种形状、颜色的菌子遍地都是。桃花菌其实没有桃花娇艳欲滴的色彩,但数量却与桃花可一较相下,密密匝匝,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味道还特别鲜美。每当桃花开放的季节里,它便是菌中的主角,也许它的名字跟桃花开放的时间相符,有心人把它取了这有诗意、浪漫的名字——桃花菌。
村里的孩子们实在太能干了,采回的蘑菇家里经常都吃不完,但送人也没人要。山村的孩子都很勤劳,每家都会去山林采菇。野生的蘑菇营养很丰富,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等。吃不完的蘑菇老人会把杂草树叶清理干净,去除根部泥土,放太阳底下曝晒多日,把它们晒成干菌收藏起来。待蔬菜不够充足时,便拿出来用水泡发炒肉片,这时的风味又是另外一种了。爽脆有点嚼头,香味也更浓厚了。客人上门时,主人会杀只土鸡与干菌共炒。那味道品尝过的人直夸,绝对人间的美味!
春天美,大山的春天比外面更丰富,勤劳的人们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