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月,下一个时间的路口便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泥泞的路上人们形色匆匆,阴天下雨湿漉漉的蓑衣遮住了路人的面部表情。
常年外出的游子,忘了该在第几个路口拐进村庄,拦住牧童问路,小家伙上下打量着路人,嗡声、嗡气的为他指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明前后,寒意褪却,小雨飘洒,小草露头。
穿靴戴帽窝了一冬的人们,随着惊蛰的一声叫醒服务,小虫子都醒了。农人收拾农具准备下地,工人打好行装结伴外出,学生蛋蛋准备期中考试,老人们出门就近转悠、转悠……
清明扫墓、踏青,是责任,是寄托、也是借口。一冬的蛰伏,初春要抖擞,“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大地回暖,得出去走走。
既然已走到野外,自家坟头便是故去亲人在招呼。在坟前能坐的坐着,大部分是站着,献祭、叩头、鞠躬、重大拜托,例行公事,年年如此。
这样想来,其实年年都是先去给故去的先人们派活计。
清明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内容丰富,寄托深远,感怀和励志同频共振。
在坟前家人应自省、自重对故去的亲人表达缅怀和敬重。不应该一味要求先人保佑这个、保佑那个,更不可哭哭、啼啼诉说不止,扰乱了先人的灵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糟粕淘尽,精华卓然。
同是清明上坟,有人默默告诉先人自己这年会更加努力,请先人放心。上坟归来,心旷神怡,蓝图在胸,信心满满。
有人却把一肚子的烂脏事,倾倒在先人坟前,人间所有难事,拜托墓中先人,愚不可及。
如果真有神灵一说,结果昭然。
清明节是让新年清澈、明亮的雨水冲刷过往,清清、爽爽,立立、正正的开始新一年的劳作和生活。
天地人三位一体,唯此为大让先人们安息。让自己从清明节开始,有一个切实、励志,满怀信心的开头。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这不是玄学,也不是迷信,这是正儿八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
刘 敏
2025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