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传一篇昨天晚上的奋战之作。鲜花盛开,蝴蝶自来
---------书香浸润童年,书香伴我成长
我们家张孜容小朋友就读华夏艺体幼儿园跨越二班。书香浸润童年,亲子阅读打卡活动已经结束了,给我很深的感触。孩子是在三岁多上幼儿园才来到我身边,一次群活动让我成为了一名大v妈妈,并开始了绘本阅读到现在已经是两年了。虽然孩子已经五岁半了,但是阅读年龄只能算两岁到三岁。这两年时间里陆陆续续给她买了将近200本绘本。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鞭策自己,也为了给孩子带个榜样,培养起阅读习惯,每天都会记录点读书情况。坚持了一年后,小姑娘会自己每天翻一到两本绘本再睡觉,而我自己有时候没时间就在配套的熏教机上也找得到相对绘本的音频。让她自己对着绘本一边听一边自己看。反而记录打卡少了,应该是说自己懈怠了。这次因为幼儿园活动重新打卡让我又有了新的感触。
比如读《阿诺的花园》,我们花了两个晚上,第一个晚上纯粹是用以前的方法,用游戏的心态去绘本里找植物、找动物、找房子。读到大概半本,房子越来越多,植物和动物越来越少,画面越来越灰暗。我发现读到动植物消失的那一页小姑娘情绪有了些变化,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动物没了,植物也没了。能明显的感觉到她的难过,我趁机问她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是为什么?她很清楚的说:“因为人太多了,把环境破坏掉了”。
那一刻,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感觉,觉得我们家小姑娘不声不响的有了成长。但是我不知道这份功劳我有几分?甚至有种想打电话给老师问问老师有没有教她们这方面知识的冲动。趁机会我又在接下来的几天的时间里找了葛瑞米的另外一本绘本书《来喝水吧》,再注意她对绘本的情绪,依然有新的发现在水洼越来越小,动物越来越多的时候她没什么特别的情绪波动,对于这种找找找的游戏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当看到最后水没了,最后一只青蛙提着行李箱离开了,她突然说:“这只青蛙很难过”。我问她:“你能感觉到它很难过?”她着急的答道:“当然啊,没水喝它会渴死的,你看,它都没力气了。”
再比如读《托马斯和朋友》。以前听完朗读后就只是玩玩后面的找不同游戏 ,然后就催着我读下一个故事。但是这次读完一个故事以后,对于故事后面的情绪引导小游戏也能坚持做完。很多都是问一些小朋友常见的行为习惯,她明显的知道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当然她日常表现她并不一定是像大人们期待的那么完美。
第三就是读巴巴爸爸系列故事《巴巴伯穿新衣》这本绘本时 ,刚好碰上讲故事比赛活动,我自己对这本读过的书都没有印象了,还兴致勃勃的跟她说找到一本没读过的故事书。哪知道她一口咬定读过,还说巴巴伯身上长虱子了。我一读,发现还真是这个内容 。我也比较懒,都没有怎么选择,就随口问她可不可以就把这个故事当作比赛的节目? 她说“好”!于是我在读完后用10个问题给她引导讲出整个故事内容。整个故事在家里就练习了三遍。比赛前一天晚上她很不自信的跟我说自己都不认识字,担心故事讲不出来,不想讲故事。作为家长,我肯定是希望她能成功的。我安慰她其他小朋友都不认识字的呢,她们也就是看了图记在心里然后按自己的想法乱讲的,妈妈刚刚提的十个问题你都回答出来了就说明对这个故事你还是知道的哦。故事没讲完没关系,只要你上台开口讲了,就证明你很勇敢。她就回了一个“哦”。第二天早上,同样的话又跟她说了一遍。并且鼓励她,只要上台讲了故事妈妈就会给个奖励。班级比赛完了,我回来问她讲故事比赛怎么样?她自己能正确评价自己说声音好太小了,(老师对她的评价也是一样的)。我兑现承诺带她到超市买了个她最喜欢的甜甜圈面包作为有勇气上台的鼓励。以前她对于提问有点排斥,还总是反问我为什么要回答问题呢?我告诉她希望她通过听故事来提高专注力,她可能觉得我带着她看书是带有目的性和强迫性,表现得并不积极。我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功利性太强?所以后来就取消了提问这个环节。没想到这次用提问的形式来指导她讲故事让她接受了。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成长的变化要用心才能体会得到。书本的魅力在于读完后,要渗透到生活中去引导。为爱坚持,静待花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十六个字,是我为人之母所努力的动力。也是我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加油,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