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知,拒绝“元无知”

过去的一年零四个月,我一共看了127本书。去年过年到6月底,看了58本,之后到今年5月底看了69本(不包括报纸、杂志)。

字数最少的一本15W,最多的280.38W


这是凌傲辰的第1篇书评


在黑天鹅被发现之前,人们曾确信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是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直到人们第一次在澳洲看见了黑天鹅。黑天鹅的出现,使得我们意识到通过观察或经验获取的知识是有严重局限性和脆弱性的。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们所获取的“确定”知识,有时也因一只“黑天鹅”而改变。


“归零地(Ground Zero)”


这个景点不知是否有人去过,

它位于:曼哈顿下城,维西街20号(百老汇大道和教堂街交汇处)。


如此中心地带,竟然被这样一个小瀑布所占据,简直匪夷所思。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遇袭,举世震惊。原高约415米的两座双子大楼轰然倒塌的一幕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成为21世纪初让所有人无法忘怀的镜头。911事件后,原意为导弹目标或核装置爆炸点的“归零地(Ground Zero)”一词,成为世贸中心一片废墟的代称


平常才是真正的伟大


《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当时在纽约的那天,我也去看了911遗址,叫“归零地“,是个往下而去的瀑布。塔勒布是唯一一个预测到911这类黑天鹅事件有记载的名人吧。2001年9月4日,塔勒布的新书《黑天鹅的世界》出版。他在书中提到一架飞机撞进他所在的办公楼的可能性。所有读者都会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周后,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两架飞机真的撞进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办公楼里。


其实911事件是可以被避免的,如果机上装了防弹门,但是假设在2001年9月11号之前法律强制要求所以飞机必须装上防弹门并上锁,那么911显然不会发生,但是那个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可能甚至都不会被社会广泛认可,甚至可能媒体会大肆批判他浪费资源。


因为没有重大事件发生,人们无法经历重大悲痛,这是普通生活中的一件常态,太平常了,太应该了。想想“救世主”一词就明了了,救世才是大英雄,经营和平的常态是本分。


凡人的成功未必惊天动地,但过程中的汗水和付出,绝对不会比英雄们少。


我们最该感谢的人,是那些让我们生活像现在的常态的人呐!


  屠夫一开始就知道火鸡的死亡,

火鸡却只幻想着自己的安逸



谁都以为自己会是例外,在改变之外。 然而最终发现,除了变化,无一例外。


火鸡喂食--火鸡每天都可以得到屠夫的友好喂食,直到第1001天,屠夫拿起了屠刀。从火鸡的角度,第1001天没有喂食是黑天鹅事件,从屠宰者的角度却不是,因为这不是意料之外的。

人的认知可以分成四个象限,知知,知不知,不知知,不知不知。前两个都是有自我认识的,哪怕不知道也可以提前避免,第三个由于本身知道,可能会有不熟练,但是依旧可以做到,最可怕的是不知不知,完全的盲区,无法避免。我们能做到的只有缩小盲区,如何做呢,读书应该算是最快的捷径了。

让我们把世界分为两类。有的人就像火鸡,面临巨大的灾难却不知情;有的人正好相反,他们等待着让别人大吃一惊的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你,想做火鸡还是黑天鹅呢?

  面向未知,拒绝“元无知”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事情你根本不知道,

所以不要用你以前的知识来判断将来会发生的事。


黑天鹅的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因为许多黑天鹅事件正是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发生和加剧的。既然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我们就需要适应它们的存在。


最近“得到”又重推了一本书,叫《知识大迁移》,文中有个观点说我们现在不需要记住太多东西,只要知道知识在哪里,知道怎么找就行了。这给了我们大多数人一个机会,因为专精很难,但是通识却相对简单而且是我们乐得做的事。借由黑天鹅理论,我们可以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增加我们的见识,突破“元无知”(不知不知的境界),拒绝成为在1001天必死的火鸡,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何乐而不为?





“力量并不来自掌握的知识,而是来自分享的知识。”

——比尔•盖茨,1999


“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很多,


他们坚韧而又脆弱,简单而又危险;


他们孤僻却又极度渴望被承认……


最有价值的是,他们虽然充满了反抗精神却又极易掌控。


这种人还有个共同点


——注定早逝。”


点赞是种行为艺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