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无人探测器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考察。
作者 l 公子义 第313篇原创文章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登上月球?什么是我们的卫星也能登陆月球,什么是“嫦娥奔月”才能成为现实?这是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日夜期盼的事情?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通过鹊桥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通讯。
这是进入2019年以来,值得纪念的日子!而这一切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这个74岁的男人!这就是嫦娥四号的总指挥叶培建院士。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74岁的他老泪纵横、仰天长啸,让身边的工作的工作人也为之动容。而背后则是肩着多少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
拥有中国“嫦娥之父”的叶培建到底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呢?
一、跑不快,跳不高,只配小兵的他,却成为了学霸!
叶培建1945年1月出生在江苏省泰兴胡庄镇海潮村一个军人家庭。1946年由于父母随部队北撤,不足一周的他被送到外婆家抚养。上小学的时候由于个子小,跑不快,跳不高,连玩游戏“官兵抓强盗”时,连“三王都排不上,只配当小兵”。更别说学习成绩了。
不过叶培建没有气馁!
到了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却跑在了最前面,仅仅用了两年就把初中全部课程全部学完了,成名名副其实的学霸。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叶培建被保送到江苏省湖州中学。
来到中学以后,他当过最大的官也仅仅是一个学习委员而已。忙带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叶培建期望有一天能够当上外交家。
1962年17岁在湖中中学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时,受到父母的影响的他,选择报考理工科专业。因此就填报了北航、南航这些高等院校。
但是却意外地被浙江大学录取。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以后被分配去搞航天。
后来采访时曾表示: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吧!
二、出国留学,求得真经,成为心系祖国的好博士
1978年,叶培建考入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开启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旅。在读博士期间,33岁的他将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面。
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所每半天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大家都在这个时间喝咖啡而被称为“咖啡时间”,这个时间也成了叶培建对各国同事宣传中国的时间。
瑞士一家报纸曾写过他的专访。报道中说:他从不去酒吧,偶尔打打乒乓球。他说他不喜欢酒吧的气氛,也不大看电影,他把周末的时间都用于看书和工作。
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下工夫?”他说:“中国那么多人,而派我出来学习,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努力,为国家做些事情。”
1985年,凭借《手写中文计算机在线自动识别》这篇论文,获得了纳沙太尔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学有所成的叶培建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一心回到中国助力中国的航天事业。
三、拒绝40万年薪,多次参与卫星设计,被称为“嫦娥之父”
1996年起,他开始担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总师兼总指挥。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属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中有极其广泛的作用。
2000年9月,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并按时在轨移交,至今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用户和上级的好评,2000年,这颗卫星被授予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深圳股票VSAT网的设计,这是卫星应用技术的一个开拓性项目,因此他成了我国卫星应用领域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深交所曾以年薪40万元的高价聘请他,却被他谢绝了,而此时他的月收入不过2000元。
2007年9月11日晚上,叶培建将望远镜对准黄道带双鱼座时,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它离我们1.43亿公里,国际小行星中心即日给予了一个临时编号。
后来陆续得到了国外天文台的多次观测支持,并进一步计算出它的精确轨道,已经完全符合了国际上新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所需要的条件。因而,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16年2月给予了456677号小行星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
为了表彰我国著名的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叶培建星”。
叶培建还曾多次参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的设计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嫦娥之父”。
结语
思得壮士翻白日,光照万里销我忧,是叶培建的人生写照,“搞科研就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归纳起来就是严、细、慎、实。追求极致。”
文|公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