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冰箱里拿出妈妈自己做好的叶儿粑,将它蒸热。叶儿粑算是乐山的一道美食,可以作为休闲食品,也能做早餐。而我总爱把它当做早餐吃。冰箱里的叶儿粑是妈妈自己做的,想来今年不是很忙,外面卖的叶儿粑始终没有自己想要的味道,所以妈妈才决定自己做叶儿粑。
大年三十那天,我与王大叔及他家里人一起去我妈家团年。那一天中午,我们刚到的时候,就看到热腾腾的叶儿粑出锅了。被蒸熟的叶子里包裹着白白胖胖的叶儿粑,远远的都能闻到叶子与糯米混合着的香味。趁热拿了几个给王大叔的家人们尝尝,都说很好吃。新鲜出炉的叶儿粑味道是最好的。
做叶儿粑是老家人每年都会做的事儿,记得初中那年,我跟着父亲一起回了老家,住在寝室家。那年的天气很冷,不下雪的四川屋顶都对上了两厘米厚的白雪,格外的漂亮和明媚。我和父亲是住在村里一个大哥家,两层楼的大青瓦房坐落在斜坡上,前屋的坝子在是一个斜坡,上面种了几颗核桃树与芭蕉树,下面还有几只鸡在互相追逐着。
早晨,大哥一家早早的便起来了,去山坡上摘一些叶子回来洗净,切大小相当的样子。大哥一家用机器将糯米磨成粉,再加入水,揉成一团。大嫂在厨房里用猪肉,香葱,蒜苗,炒熟后作为肉馅冷却着。接着大嫂又将核桃放锅里炒熟,碾碎,和芝麻花生一起混合着。锅里放一些清油,加一些猪油,再放花生,芝麻,核桃岁,再加上甜甜的砂糖,不一会儿糖心的馅儿也就做好了。
大哥搬了几张大桌子放下外面的院子里,将糯米面不停地揉着,想让面与水更加的融合。外面的雪花还在飘着,风儿也在不停地吹着。天真冷,手真僵。再冷的天也抵挡不住想做叶儿粑的心。我和大哥大嫂一起,那一些揉好的糯米团,压成圆饼装,里面加上馅儿再包起来,外面裹上一层绿油油的叶子。纯洁的白加上新鲜的绿,在屋外的蒸笼里显得特别有食欲。
忙碌了大概三四个小时将那些叶儿粑包完上锅。此时的手似乎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被风与冰冷的糯米面弄得已经僵硬了。农村里包叶儿粑总会一次性包很多,总想着给村里的谁谁谁送一些去,尝尝味道。厨房里不时地飘出叶儿粑的香味,闻着肚子也跟着饿了。
蒸熟的叶儿粑捏着软软的,还有些弹力,我喜欢吃咸味的叶儿粑,糯米的粘软加上香葱,蒜苗与肉末的味道,独有一番风味。甜味的叶儿粑也很好吃,咬一口便能尝到用猪油,花生,核桃与红糖炒熟后独特的香味与口感。直至多年后,也还在回味那时的场景,那时的味道。想想也有些馋了。
锅里的水在不停地翻滚着,水蒸气也沿着油烟机飘到了别处。打开锅,拿起一个叶儿粑打开叶子咬一口,软软的带着肉末的味道,与多年前的味道还是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