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维克斯.牛羚(Vickers Vildebeest)是英国皇家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一款单引擎双翼鱼雷机,新加坡要塞中的英国皇家空军第36、100中队装备这款过时老旧的鱼雷机与日军交战,最终被日军所击败。
目录:
(1)起源
(2)各型介绍
(3)三种鱼雷机的性能对比
(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5)太平洋战争爆发
(6)日军的S作战计划
(7)恩达乌海的灾难
(8)最后的牛羚
(10)重建第36、100中队
(1)起源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使用过很多种单引擎双翼飞机,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打断俾斯麦腿和空袭塔兰托的费尔雷“剑鱼”鱼雷机。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维克斯“牛羚”(Vickers Vildebeest)鱼雷轰炸机,它起源于1926年。
注:Vildebeest另一个译名是角马,在本文中,统一为“牛羚”。
1928年,使用460马力的布里斯托尔木星VIII引擎的维克斯132型飞机从威布里奇的布鲁克兰兹机场起飞,1928年9月,原型机被送往马特哈姆希斯(Martlesham Heath)基地进行试验。
一开始,布里斯托尔木星VIII引擎并不令人满意,维克斯公司经过试验和改进,最终选定了660马力布里斯托尔飞马座(Pegasus)引擎。
(2)各型介绍
1931年,美国政府订购了9架飞机,被维克斯公司称为Mk 1型。第一架Mk 1生产型于1932年9月5日首次飞行,随后英国政府订购了13架Mk 1型,编号(K2810至K2822)
1932年,维克斯(Vickers)公司授权西班牙共和军在马德里建造25架维克斯“牛羚”(Vickers Vildebeest),他们配备的是600马力的西斯巴诺 苏萨亚(Hispano Suiza 12Lbr)引擎,装备西班牙共和军海军。
牛羚Mk 2型
1933年,换装635马力的布里斯托尔-飞马座(Pegasus II M3)引擎的牛羚被称为Mk 2型。共制造了30架(编号K2916至K2945)。
1933年12月,这批Mk 2型全部装备英国皇家空军第100中队(第100中队是唯一使用牛羚Mk2型的单位)。
1934年1月,为了增强新加坡海军基地的防御力量,第100中队被运往新加坡,进驻实里达(Seletar)基地。
牛羚Mk 3型
1935年~1936年,在美国的要求下,重新设计乘员座舱位置,增加了第3名乘员座舱的牛羚被称为Mk 3型。
这是维克斯.牛羚所有机型中生产和装备数量最多的一型,共制造了162架(其中12架可以折叠机翼,被交给了新西兰空军。)
1935年7月,第36中队淘汰了旧型战机,换装维克斯“牛羚”鱼雷轰炸机。
牛羚Mk 4型
1936年12月,换装825马力的布里斯托尔飞马座(Pegasus VIII)引擎的牛羚称为Mk 4型,这是维克斯.牛羚的最终型号,总建造数量仅有18架。
1937年11月,牛羚4型首机交付皇家空军第42中队,仅有第22中队、第42中队装备牛羚Mk 4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约有100架维克斯“牛羚”仍在服役。在新加坡的第36中队和第100中队装备着它与日军作战,直至新加坡要塞沦陷。
美国的版本——维克斯.文森特
1933年12月8日,美国订购了51机,在机身下方携带一个附加燃料箱,命名为文森特(Vincent),它不能携带鱼雷进行攻击。
维克斯.文森特的总产量为171机,有一些"牛羚"也被改装为文森特,总数197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仍有大约80架维克斯.文森特在服役。1941年,在伊拉克的第244中队就装备着维克斯.文森特。
(3)三种鱼雷机的性能对比
维克斯.牛羚 Mk 4型的性能参数
翼展:14.94 m,长11.48 m,高4.47 m,机翼面积 67.63 平方米。
重量:2143公斤(4,724磅);最大起飞量3856公斤(8,500磅);
最高速度每小时 251 公里,航程2615公里。
武装:一挺固定的0.303英寸(7.7毫米)机枪,一挺刘易斯机枪。
一枚457毫米(18英寸)鱼雷或者1000磅炸弹。
我将其性能参数与同时代的费尔雷.剑鱼和费尔雷.长鳍金枪鱼做个对比,见下表:
通过以上性能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维克斯.牛羚Mk 4型(最终型号)的主要性能尽管比不上费尔雷.长鳍金枪鱼,但相比发动机功率不足的费尔雷.剑鱼,牛羚Mk 4型鱼雷轰炸机在速度、航程和起飞重量、升限上还是具有优势的机型。
如果在二战中皇家空军恰当的运用了新加坡要塞的这种鱼雷轰炸机,还是有可能对日本入侵舰队形成威胁的。
(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9月3日,英国时间11:15,英国向德国宣战。
一天之后,在东方10840公里外的新加坡,正在电影院放映的电影被打断了,屏幕上闪烁着一条紧急通知,命令所有第36中队的“ A”和“ B”小队以及第100中队的“ B”小队的所有飞行人员立即前往机场待命。
指挥官麦克科恩(McKern)严肃的通知飞行员们,现在大英帝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飞行员收到了密封在袋子里面的任务命令。
第100个中队的三架牛羚准备升空:
K6384(Smith中尉机,分队长),K6385(Richardson机)和K6379(Davis机)。每架飞机将搭载三名机组人员,一共9人。
飞行员们打开密封袋,取出文件,这个秘密任务是飞往亚罗士打以北的Kepala Batas(马来半岛的西海岸,距今天的泰国与缅甸的边界20英里。)
经过四个半小时的飞行,3架牛羚抵达目的地。他们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开始搬运包装在木箱中的112磅和250磅航空炸弹,没有适合的推车,他们只能依靠人力搬运。
每枚炸弹都放在单独的木箱中,木箱用螺钉固定,这些炸弹是安全的,他们的引信单独存放在远离炸弹的位置,没有鱼雷运抵这里。
15天以后,9名机组人员将这批炸弹运回新加坡实里达基地,第36和100中队将使用这些武器在1941年的最后一个月与入侵马来亚的日本陆海军交战。
(5)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8日,日本机动部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装备维克斯.牛羚的第36、100中队开始在新加坡实里达基地执行反潜巡逻任务,英军在关丹基地存储了18英寸航空鱼雷,牛羚开始陆续用飞行方式将存储的鱼雷运往新加坡实里达基地。
1942年1月,在日军空袭新加坡的战斗中,有几架牛羚被击毁在机场上。
1月9日起,第36、100中队获准对日军执行夜间空袭任务,第36中队出动12架牛羚空袭了怡保(lpoh)机场,之后对吉隆坡的日军出击36架次,并派出11机空袭关丹。
1月24日,出动11机牛羚和3机长鳍金枪鱼空袭摧毁了拉美士(Labis)的铁路桥,这些攻击延缓了马来半岛日军的进攻速度。
1月26日,在新加坡以东的恩达乌(Endau)海上攻击日本舰船时,编号K6379的维克斯“牛羚”被日军击落,坠入大海,当天英军共有13架鱼雷轰炸机被日军击毁。
(6)日军的S作战计划
日军原定计划,开战后2个月(60日),1942年2月6日,运送第56师团主力(步兵6个大队、炮兵2个大队)在马来半岛的关丹进行第二次登陆,称为“Q作战”。
随着马来半岛战况的变化,日军登陆部队在东岸进展迅速,在哥达巴鲁登陆的木庭支队1月10日占领关丹,不再需要运送整整一个师团的兵力在关丹登陆。第25军司令部为了早日占领新加坡,决定在关丹以南的马来半岛东岸选择新的地点登陆,加快围困新加坡的进程。
1942年1月12日,陆海军协定第3号确定了S作战的方针,决定运送第18师团主力(步兵4个大队)登陆恩达乌,然后向南进军,占领丰盛港。
1月14日,11艘运输船从越南金兰湾出发,在第三水雷战队的护卫下前往恩达乌。由于在接近新加坡的近距离登陆,为防止被盟军空袭,日本陆航第三飞行集团将全力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哥达巴鲁机场,日本海军第22航空战队的零式战斗机20机,陆上攻击机约40机,陆军战斗机约20机。
关丹机场,第三飞行集团调集了60架Ki-27 中岛九七式战斗机为登陆部队提供持续空中掩护,此外还有第47独立飞行中队的7架Ki-44 钟馗战斗机。
从1月11日起,第三飞行集团和海军第22航空战队对新加坡的各机场进行反复空袭,压制英军的航空力量。
随着英军向新加坡全线溃退,沿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的日军木庭支队1月18日抵达兴楼河口,1月21日夜间在兴楼河上游渡河,直接占领了澳军弃守的恩达乌港,因此日军不再需要动用11艘运输船运送第18师团主力进行登陆,S作战再次终止。
日军改运送第18师团主力登陆宋卡,之后再使用2艘运输船,运送宋卡的航空基地部队和燃料,弹药前往恩达乌港卸载,准备为围攻新加坡建设航空基地。
日军登陆舰队包括两艘运输船
堪培拉丸(Canberra Maru)、
关西丸(Kansai Maru)、
5艘扫雷艇、3艘反潜艇和4艘巡逻艇。
运输队护航兵力为桥本信太郎少将指挥的第三水雷战队,旗舰轻巡洋舰川内,以及下属的6艘驱逐舰(第11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第20驱逐队朝雾、天雾、夕雾)。
日军登陆船队1月24日2300从马来半岛宋卡出发,预计1942年1月26日凌晨抵达恩达乌港。第三飞行集团的战斗机将全程为登陆船队提供空中掩护。
1月26日上午10:45,运输船堪培拉丸、关西丸在恩达乌港内投锚,开始卸载物资。
(7)恩达乌(Endau)海的灾难——19:2!
1942年1月25日17点50分,英军在中国南海巡逻的卡特琳娜和哈德逊轰炸机,在恩达乌(Endau)以北20英里处发现了一支日军登陆船队,包括2艘运输船和几艘护卫舰。
1月26日上午9点,马来亚司令部统计了他们手中剩余可用的轰炸机数量,第36、第100中队还剩下21架维克斯“牛羚”鱼雷轰炸机,3架费尔雷.长鳍金枪鱼(Albacore)鱼雷机,第1、第8中队还有9架哈德逊轰炸机。
马来司令部假定日军运输船已经在浅水区开始卸载登陆部队,于是命令这些轰炸机装载炸弹而不是鱼雷进行攻击。由于昨晚鱼雷机中队刚刚执行过夜间轰炸任务,因此飞行员与飞机都需要休息整补,直到下午才起飞。
第一波派出12架牛羚、9架哈德逊,护航兵力为12架老旧过时的水牛式战斗机和9架飓风(Hurricane)。
攻击编队下午15:00飞抵日军运输船队上空,遭遇日军第三飞行集团,第12飞行团派出的的空中掩护部队,19架九七式战斗机拦截。损失5架牛羚,其中包括第100中队指挥官伊恩.罗兰(Ian Rowland)。日军仅损失1架九七式战斗机。
第二波派出9架牛羚和3架长鳍金枪鱼鱼雷机,下午16:15出击,但指定护航的第232中队7架飓风战斗机和4架水牛战斗机在轰炸机起飞之后才得知这次任务,这批鱼雷机在无护航的状态下于17:30飞抵恩达乌上空,遭到日军12架战斗机血腥的屠杀。
第36中队指挥官马克姆(Markham)阵亡,英军损失5架牛羚和两架长鳍金枪鱼鱼雷机,姗姗来迟的飓风战斗机也被击落1架。返回的机组报告命中了日军运输船堪培拉丸船尾。
新西兰空军(RNZAF)第36中队飞行员安迪·弗莱明(Andy Fleming)是第二波进攻被击落的长鳍金枪鱼飞行员之一。在他的书《血腥混乱》中这样描述:
“在任务简报室,许多疲倦的飞行员围在中队长周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晚上刚刚执行过2次轰炸任务,显得十分疲倦。
中队长用铅笔在大黑板上写下36个名字时,我希望我的名字不在其中,大多数人也是希望如此,那些幸运的人可以上床睡觉。”
安迪·弗莱明被选中第二波出击,维克斯.牛羚每机3名乘员,出动12机,当他们于下午17:30分抵达恩达乌上空时,护航的战斗机没有出现,日本人来了。
安迪·弗莱明驾驶着一架海军的长鳍金枪鱼鱼雷机,这是空军在海军舰队航空兵仓库中搞到的5架之一。他努力在到达日军运输船上空时驾驶缓慢的鱼雷机保持自己的阵位。
安迪·弗莱明的长鳍金枪鱼鱼雷机被日军击落,但他幸运的获救并返回英军基地。
“来自远东空军总部的保罗·马尔特比(Paul Maltby)少将拜访了鱼雷机中队的幸存者们,并向他们保证,以后不再会有白昼攻击任务。”
安迪·弗莱明认为,如果这样的行动发生在英国本土,那么有人应该为此勇敢的任务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恩达乌之战幸存者之一是新西兰空军(RNZAF)第36中队飞行员罗恩·里德(Ron Reid),他在爪哇被日军俘虏,随后作为日军战俘被迫做了三年半修路劳工。
第3波攻击由从苏门答腊岛起飞的第62中队的6架哈德逊轰炸机进行,他们最晚抵达恩达乌上空,2架哈德逊轰炸机被击落了,但没有造成日军损失。
当日英军全部损失为19机:
12机维克斯“牛羚”(除了空战损失的10机之外,还有2架牛羚返回机场后因损坏严重而报废),2架长鳍金枪鱼,2架哈德逊轰炸机,2架飓风和1架水牛。
英军损失了39名机组人员——28名阵亡,2名被俘,9名获救返回新加坡。
当天英军曾要求美军从爪哇岛出动1架B-17轰炸机配合这次作战,但美军没有出击。当天交战的日军倒是声称遇到了荷兰派出的卡特琳娜飞行艇。
日军第1、11战队的九七式战斗机与英军进行空战,日军仅仅损失2架老旧的Ki-27 中岛九七式战斗机,飞行员1死1伤。
日军第47独立飞行战队1月20日因遭到盟军空袭,钟馗战斗机损失较大,26日派出了仅仅1架Ki-44 钟馗战斗机参战,飞行员黑江保彦(Yasuhiko Kuroe)。
那天晚上,威廉·莫兰(William Moran)率领两艘英国驱逐舰——吸血鬼号(HMAS Vampire,D68)与塞尼特号(HMS Thanet,H29,旧S级)勇敢的突入恩达乌滩头,对日军登陆船队进行了鱼雷袭击,但塞尼特号被日军击沉。
(8)最后的牛羚
英国远东空军的力量因恩达乌海这次失败的进攻减少到几乎为零,两个中队的残余人员于1月31日撤离到爪哇,被合并为一个单位。
1942年2月6日,维克斯.牛羚K6385被日本飞机摧毁在地面上。
2月28日,残余的9机牛羚在泗水(现雅加达)以东的三宝垄附近空袭了日军轻巡洋舰鬼怒号。2月29日,维克斯.牛羚K6384未能返航,推测被日军击落。
3月7日,最后两架牛羚试图在爪哇投降前逃往缅甸,但两架飞机在苏门答腊岛坠毁后失踪,这就是新加坡鱼雷机中队最后的命运。
(9)重建第36、100中队
1942年10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在印度的坦贾武尔(Tannjavur)重建了第36中队,装备维克斯·惠灵顿轰炸机。
1942年12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第100中队改组为夜间重型轰炸中队,成为皇家空军第1轰炸机司令部的一部分。
维克斯.牛羚模型欣赏~
~(完)~
推荐阅读: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请点击收藏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