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时,不仅会考虑未来有没有好处,还会考虑自己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多少。

这种有意思的心理,被称为“沉没成本”,前期投入影响用户决策。

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

周末懒得煮饭,就点了个外卖,然而发现饭还没煮熟,吃起来还有点碎粉粉的。我一边看剧一边吃饭,把吃饭的注意力转移到电视剧上,最后把饭给吃完了。

饭不好吃,但我还是坚持吃完了,因为不想浪费已经花出去的钱,况且把饭扔了,我就没得吃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再举个有关商业的例子。

淘宝有个功能叫淘宝省钱卡,首次开通只需要花几块钱,但不连续、隔月开通的话,就十几块了。

这个功能可以让用户每天可以领一个红包,但是要达到一定的购买金额才能使用。

当你领到了一个满30减5的红包,而你此时没有啥东西想买的,但是只要任意满30就可以减5了,门槛很低,不想浪费这个红包,所以可能一咬牙,就买下了一些并不是很需要的东西。

这也是利用了沉没成本的原理。

其实,平时如果留心观察,沉没成本的逻辑在很多场合上都会有用到。

最后再举个例子,比如买基金。

最近的市场真是绿油油的一片,面对亏得不像样的几只基金,还是不愿意卖出,甚至想继续抄底。

谁知这是个无底洞,越抄底,亏得越多。

这种情况,其实是我们不愿面对这亏损的场面,因为前期投入了很多资金,一下子就没了一半,心里不甘心,想通过抄底来搏一搏,然而市场一直没有起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的时间、金钱越来越高,心态也越来越焦虑和迷茫。

此时,我们应停下来回头想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人的智慧不仅在于机会蓝海的时候趁机追赶,还在于知道何时应该停止。

知道何时停止或者何时继续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任何冒风险的人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解决“继续还是放弃”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位已经成功地完成转变的人做导师,征求他们的意见。

注意,这里说的是已经通过实践获得了成功的导师,而不是那些仅从书本上获得决策经验并靠讲述这些经验赚钱的人的建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