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下一个目标要找的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的周亚夫,周亚夫是太尉周勃之子,但并不是长子,周勃死了以后 周勃的长子周胜之 接替了周勃之位,但是后来因为他的长子犯法被废掉了。当时周亚夫在河内郡任郡守,所以就封周亚夫为蓧候,周亚夫真正得到汉文帝得到赏识是因为有一个突发事件,这个事情是在文帝朝的时候匈奴大规模入侵的事情,匈奴的入侵直接威胁到京城长安的安全,所以汉文帝就派了三支军队,分别为坝上 蓟门 细柳 三处驻军,这三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西安跟咸阳一代,其中周亚夫是细柳营的主帅,汉文帝为了慰劳这三处的军队,他亲自到三处军营中去慰问,到了坝上 到了蓟门这两处军营汉文帝就轻而易举的进去了,而且主帅亲自出来相迎,汉文帝也感到很高兴,最后汉文帝的慰问部队走到细柳营出现问题了,汉文帝的先头部队看见细柳营跟之前看的两个完全不一样,守营门的士兵都是弓上弦,刀出鞘,守卫的非常严格,而且皇帝的先导进不去,汉文帝的随从就告诉守营门的人说皇帝来了,守门营的士兵回答 我们只知道将军的命令,不知道皇帝的命令,就被挡住了,后来汉文帝来到跟前也进不去,只好派人拿到皇帝的信物,说明皇帝亲自来到了军营,这样周亚夫才下令打开城门,让皇帝进来,进了城门之后守营门的士兵就告诉汉文帝,军营之中不能够快速骑马,汉文帝就跟随从慢慢进了大帐之中,周亚夫是一身戎装来见汉文帝,说戎装在身,我不能行跪拜礼,文帝慰问一番,出来之后 文帝周围的人都对周亚夫的行为不理解,汉文帝却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坝上跟蓟门的军营跟细柳营的相比简直就是儿戏,谁来偷袭就会成功,二细柳营就不同,所以周亚夫就大博汉文帝的欣赏,所以汉文帝临死是跟他的儿子汉景帝交代说,如果国家有急事,可以任用周亚夫,景帝三年就遇到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就用上了。周亚夫就是这样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重用。
吴楚七国被平了以后周亚夫得到重用在朝中做高官,但是在吴楚七国之乱得到信任后连续发生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周亚夫阻止汉景帝废立太子,明显的违背了汉景帝的意志,所以在这之后与汉景帝的关系出现比较大的裂痕,第二件事就是阻止废立太子之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窦太后提出来要封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为候,周亚夫再一次提出反对,周亚夫反对的理由就是刘邦白马蒙氏中的三句话,非刘者不王,非功不侯,如果不从,天下共讨之,就是不姓刘不能称王,没有功劳不能封侯,王娡的哥哥没有功劳不能封侯,这一次导致窦太后很没面子,其实汉景帝也不同意,但是汉景帝不好阻拦他的母亲,所以汉景帝拿这个事来朝议,结果周亚夫阻止了这件事情,这件事请一方面汉景帝的目的达到了,两一方面周亚夫难于驾驭的这一面,让汉景帝感到不安,接下来有发生了第三件事情,就是在汉匈关系中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匈奴有五位将领投降汉朝了,汉景帝有想封他们为侯,汉景帝这个做法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这是周亚夫第三次投反对票,作为汉景帝来说他有一个想法,在汉匈关系上 匈奴的将领投降是不多见的,如果封他们为侯就是为了鼓励其他的匈奴也来投靠汉朝,所以汉景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策略,周亚夫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这五个人本来是匈奴的将领,投靠汉朝,对与匈奴的襜褕来说是不忠之臣,现在封他们为侯是鼓励做臣子的不忠于自己的主子,所以周亚夫反对,这个反对是从道德的立场上谈的,讲的也对。在一个封建社会中间 如果不鼓励臣子忠于国君,鼓励那些投降的人,那岂不是天下乱臣贼子成了一片了吗?周亚夫讲的有他的道理,周亚夫是在稳定整个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不主张封侯,汉景帝是在汉熊关系的角度主张封侯,一个从策略上考虑,另一个从道德上考虑,两个人说的各有道理,所以这个事情很那说是谁对谁错,两个人这样顶上去后,最终的拍板的权利在汉景帝哪里,汉景帝就封了那五位匈奴降将,这一封,周亚夫不干了,请病假不上班了,当然周亚夫这种做法是软对抗,作为汉景帝来说呢,正不想叫你干呢,我废太子你反对,我封王信你反对,我封匈奴的降将你又反对,处处跟我作对,你请病假我批准,就趁着周亚夫请病假的时候就把周亚夫丞相的职位给免了,这样周亚夫就从一代名将汉景帝朝最大的功臣,一个休病假的长休病号,在家休息了。
周亚夫在家不招谁不惹谁,又一次汉景帝招周亚夫吃饭,在酒宴上给他准备了一大快肉,这个肉是整块,既没有切开也没有给她准备餐具,周亚夫就看着肉没法下嘴。这个宴是汉武帝安的什么心呀?其实是在暗示周亚夫,周亚夫悟不出来,就找主持宴请的人要餐具,这一要餐具汉景帝就火了,说了一句话,这还不满足你吗?就是给你请过来给你这么大块肉还不满足吗? 周亚夫看见汉景帝怒了赶紧站起来,脱下帽子请罪,完后就走了,周亚夫憋了一肚子火。周亚夫走后,汉景帝就说,这个人绝不是侍奉少主之人,这个结论就非常可怕,其背后的意思就是要把这根刺给剃掉。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啊,弄了一整块肉,是既不切也不给餐具,可以从汉景帝的角度看是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什么意思,其实汉景帝是给周亚夫一个暗示,暗示周亚夫 没有皇帝的帮助,肉到嘴边上也吃不到,是这么个意思,以这个来比附周亚夫立得功,就说,你不要以为自己立了那么大的功,如果没有我的帮扶,你能够立那么大的功劳吗?你凭什么居功自傲呢?现在肉到你嘴边没有我的帮助你吃不下去呀,这里边牵扯到汉景帝的为人,汉景帝这个人是一个只做事不说话的人,话很少,他经常做个事儿让你慢慢来体会,你要体会到了汉景帝就非常欣赏,如果体会不到就认为你是傻帽,你这个人在汉景帝的眼里就不行了,有这么一类人,这一类人有普通的人,也有做领导的人,如果遇到这么一个皇帝,那么大臣们做的事就是猜心事儿了。属于只做不说的人,而周亚夫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社会上的人大体上分为几类,一类 只琢磨事儿,不琢磨人,是为了事业。第二类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把人际关系琢磨的透透的,在人际关系上如玉得水,这类人为了当官,第三种人是只琢磨钱,人跟事儿都不琢磨,事为了发财。第四种,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这就可以办成些大事。还有一类人事既琢磨事由琢磨人又琢磨钱,那就更不得了了,周亚夫这个人属于只琢磨事不琢磨人,至于这个事得罪谁不得罪谁一概不管,只求把事做成,这个人难于驾驭的地方是什么呢,这个人有一个价值体系,他处理事情办事情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一整套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个事儿是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他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他有自己的主见,他是能臣,但是这种人,也往往最不得皇上的喜爱。
果然,周亚夫出了这么一件事,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五百套铠甲,是在国家制造铠甲的仓库买的,这个买是犯法的,因为在汉代私人是不能够买军械的,周亚夫的儿子买这个是为了他爹做殉葬时候用的,周亚夫生前是大将军是太尉,等周亚夫死后就用这五百套铠甲做陪葬品。结果买这五百套盔甲出了一个小问题,这个铠甲很重,搬运的工人很累,周亚夫的儿子事做的不漂亮,没有把工钱给足这些搬运工,这等于事拖欠民工工资呀,然后这些工人就告状,说周亚夫的儿子买兵器要造反,这个造反事谋逆大罪,这个事很快就报到汉景帝哪里去了,汉景帝一看是周亚夫的儿子,有牵扯到周亚夫,好了,机会来了,立即批准叫查办,执法的人来到周亚夫的家里一条条询问 做笔录,周亚夫是什么人呀是指挥百万大军的上将呀,面对这些刀比小吏周亚夫拒绝回答,一个字都不答,这个派去的小文书官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就上报了,这一上报汉景帝就骂人了,史书记载汉景帝骂人就这一句话说,吾不用也。就是不用询问你了,直接把周亚夫投到监狱了。这样一代名将周亚夫这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周亚夫就进了监狱。进去以后当然不会受狱吏的侮辱啊,周亚夫就绝食5日吐血而死。这样一代名将就被汉景帝逼死了。换句话说就是把反对废太子的功臣给除掉了。
当然,汉景帝做工作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拔刺,另一方面还有给太子安排一个辅佐他的人,他安排了一个叫魏碗的人来做太子太保,据史书记载,魏碗是车技一流做了皇帝的侍从,换句话说,魏碗是个车夫,但是他赶车的技术非常好,车夫后来就做了中郎将,中郎将隶属于郎中令手下的一个侍从的一个军官,之所以得到提拔完全是魏碗这个人很有眼色, 其实不什么人没要做官不都是要得到皇上的信任吗,是推举也好,通过其他的途径也好总而言之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皇帝提拔人最容易提拔的就是他身边的人,并不是那些封疆大吏。那些人立了大功还招嫉,魏碗就这样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做了汉文帝的中郎将,还是汉文帝的侍从,这个时候发生一件事,当时汉景帝还是太子, 汉景帝以太子的身份请他爹就是汉文帝手下的官员到太子府中喝酒,当然太子请客这是个很大的面子了,所有被邀请的人无一例外都去了,就一个人没去,就是这个魏碗,就是因为,自己是汉文帝身边的侍从,去太子府中喝酒,很容易给汉文帝造成一种印象,就是过早的巴结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了,这样老皇帝就会对你有看法,所以就没有去。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汉景帝一继位,魏碗还做中郎将,因为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就惦记上魏碗了,所以尽管魏碗做中郎将,汉景帝一年多的时间,对他身边工作的魏碗不理不睬,一句话都不说,这就是惦记上了,魏碗是一点也不解释,反而更加勤奋认真的工作,一年多以后汉景帝去打猎,打猎的途中就叫魏碗做参盛,就是陪汉景帝一起坐车,上了车以后,就跟魏碗说,你知道为什么今天我请你做我的车吗?魏碗说不知道。紧接著说,我是一个车夫被提拔上来的人,皇上来叫我做车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汉景帝说,那年我请客,所有人都来了,你为什么没来?结果魏碗没有任何解释,说死罪 死罪 那天我确实是病了,实际上这是两个明白人在对话,两个人都是只做不说的人,汉景帝也是个只做不说的人,魏碗也是只做不说的一个人。两个人的这番对话其实是两个聪明人的相互欣赏。 到临下车的时候,要赏魏碗一把剑,魏碗不敢要,说先皇赏了我六把剑都在家里放着呢,汉景帝不信,亲自派人去魏碗家查看,果然是汉文帝赏给魏碗的六把剑全部崭新的在家挂着,使者回来一报告,汉景帝非常高兴,因为不动这些剑,表示对皇上赏赐的东西比较重视,但是汉景帝什么也没说。魏碗其实是一个既琢磨人又琢磨事的人,魏碗在人情练达上远远超过周亚夫,不要看人家是一个车夫,可是在人情世故上很有一套,周亚夫虽然是太尉是大将军但是在人情事故上远不及魏碗。魏碗得到汉景帝的赏识后就任命魏碗做太子太保。就是做刘彻的辅导老师。做了几年太子太保后,又被提拔担任了汉景帝朝的最后一任丞相,还做了三年丞相,我们通过这件是可以知道,汉景帝是两个方面做工作,该除掉的一个一个除掉,另一方面又派自己最欣赏的魏碗去辅佐太子,这样一个背景下太子能不太平吗?所以刘彻从七岁被立为太子,到十六岁继位登基,这九年之间非常平安,没有发生任何变故,当然这里边最重要的原因是汉景帝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