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已绘岁月间,人间何故温柔曲。
村头东街的茶馆里,说书人清了清嗓子,拿起醒木拍在桌上,“诸位且静静,日日听书也是无趣,今日我便与诸位说一个故事吧。”
淮历三年春,北夷战乱起,不过五月有余,便抢占了启国十二城,朝堂之上却无人可以接手兵权,抵御外敌。帝为之震惊,发诏文,寻一帅才。又是月余,冬至,北夷已占半壁江山,将士死伤无数,此时,边境有一少年提剑,告别多年好友,独自远赴战场。
自少年入兵营后,战事屡胜,少年也从一个小兵成为了一个小将,帝闻此少年事,力排众难,将兵权交付,后五年,战起多次,少年屡战屡胜,收复江山,携将士归朝。帝喜,予将军若干财物,若干权力。后三年,将军在朝堂之上起起伏伏,多年未见昔日故人,而故人往来的书信也逐渐减少,将军似有所感,自请返乡,至故土,寻当年故友,遍寻不见,多方打探,才知一月前故友已亡。
将军大恸,后至友人新冢前,轻叹世事无常,后见友人遗书,半月后,返朝堂,向帝请辞,意甚坚,帝无奈,允之。将军卸甲回故土,守故人坟冢三年,后隐之,下落不明。
醒木一响,客人不满,道“先生今日这故事没头没尾的,怎生不交代清楚。”
说书人呷了一口茶,缓缓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与诸位继续说说这将军为何提剑,又如何登临天子堂,又如何不见故人书信,如何归隐。”说完,说书人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去了。只留下满堂客人,看着屋外正午时分的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