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昨天接嘟嘟放学的路上,嘟嘟向我分享了自己在学校“举报”的事情。

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上午课间操时间,班里的孩子们比较调皮,班主任知道后,让班长们说说都谁没好好表现,班长们说了打闹的同学的名字,结果同学们说班长们也闹了,于是老师提议让9名班长写三张静心纸,也表示班长之间可以相互举报,如果自己确实没有闹,可以不写。

于是,嘟嘟就举报了......

嘟嘟说她举报班长小A和同学小B打闹了,小A立刻反驳说嘟嘟也和班长C追逐了,嘟嘟坚定的说自己没有,老师问了班长C,班长C说她和班长D闹着玩了,没有和嘟嘟追逐。于是,嘟嘟不用写静心纸了......

嘟嘟接着说,小A是她的小组长,当她的小卷全对,需要小组长加小红花的时候,小A却迟迟不愿意加。嘟嘟急了,说你再不加我找老师了,于是小A说‘加加加,我给你加上。’嘟嘟的小红花终于加上了......

我问嘟嘟:“你觉得小A为什么不愿意给你加小红花呢?”

嘟嘟说:“因为我举报她了。但是,她真的打闹了呀?做了坏事,不改正,以后不是还要做坏事吗?况且我们几个班长也没打闹,凭什么让我们也写三张静心纸?”

“嗯,你是一个原则和正义感很强的人。”(共情+肯定,让嘟嘟放下对征得认同感的执着。)

我接着说:“如果小A因此事心里不高兴,以后你们之间还有类似的冲突,你会怎么想?”

“没事儿,妈妈,她不和我玩了,我还有其他的朋友。”嘟嘟笑着说

“好的,妈妈相信你有自己的处事方式。”我也笑了


在看似云淡风轻的聊天背后,其实我也有一些担忧:

---“小A同学因为嘟嘟的举报,会不会在以后有针对情绪?”

---“嘟嘟的原则很强,当她有做不到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感受?”

---“当她做不到时,被同学举报了,她会什么样?”

因为自己谨慎的处事风格,让我在看问题时,往往会从消极的方面去看,但是,我明白的是,自己的那点所谓的“人生经验”其实带着性格的弱点:害怕冲突矛盾、过分在意别人的的感受、极少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

当我过多的用自己的“担忧”和孩子沟通时,慢慢的,孩子会成为和我一样“谨慎”的人,像活在某种无形的信念套子里。所以,当嘟嘟和我分享她的事情时,我在努力做一名倾听者,而是意见给予者。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这本书中提到:成长就是在自由的土壤中不断试错,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塑造自己。

一个独立的生命按照自己的认知肆意的生长,也是一种难得的美。至于她的经验,一定是在自己行事之后积累的一手经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