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有我自己一套选择方式,直到现在,我都用我自己这套方式来选演员。”
在《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的采访中,张艺谋透露了自己选演员的独门秘方:
“先海选然后层层筛选,然后晋级,然后我们二轮、三轮、四轮。根据我们编排的各种试验、小品和测试,来反复测试,用镜头测试。一直到现在我都沿用这一套独家秘方。”
有意思的是,张导“御用”的选角小品,一直沿用至今,几乎每次海选都会用到。因此,业内无数的演员都演过这个小品。
至于小品具体的内容,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出演过其电影的演员,从未有人透露过。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圈最大的秘密之一。
回望张艺谋过去的电影,无论是早年成名的巩俐、章子怡,还是近些年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周冬雨、倪妮、张慧雯,“谋女郎”是她们共有的名词。而她们树立的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银幕形象,也让张艺谋的“选角”本领成为了一段传说。
谈及《山楂树之恋》的选角时,张艺谋笑笑:“周冬雨见我以为是个盗版的,她觉得我是个骗子。”
从一开始找不到合适人选,到后来“热剩饭”重新发现这个宝藏女孩,张艺谋对副导演说的是:“这个女孩的样子可能是没有拍好。”
他要求用特定的光线和角度进行摄像,而周冬雨身上天然的属于她自己的味道,恰好被张艺谋捕捉到了。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出生于1950年4月,成名在八十年代,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导演。
中学毕业以后的张艺谋,一直在做农民、工人,直到1978年9月恢复高考,才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当时的他,已经比同期的学生大了很多。
毕业以后他开始在制片厂做摄影师,而那部拿下1984年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的《一个和八个》,就出自于他手。
这是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从形式到内容都开始突破。
同年,他独立担任了《黄土地》的摄影,并拿下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7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第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方人柯达优秀制片技术奖,从此跨入一线摄影师的行列。
可以想象,倘若张艺谋现在不是导演,那应该也是业界赫赫有名的摄影师。
1987年,《红高粱》诞生了,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电影语言的魅力被发挥到极致,并一举斩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而与这部电影一同备受关注的“谋女郎”巩俐,也走到了观众面前。
她的出现第一次给“谋女郎”树立了标准:第一次拍电影,第一次做女主角,却一鸣惊人,并往后有着更多成就。
她很少笑,张艺谋对她的处理,是淡化了其身上的女性魅惑,尤其是《秋菊打官司》和《活着》,刻意展现了女性在细碎平俗生活中的沉沉浮浮。
她仿佛可以不需要语言,在电影里塑造抽象又符号化的女性角色。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有四个女人:等死的大太太,笑里藏刀的二太太,扭曲的三太太,巩俐饰演的颂莲是二太太和三太太的结合——从一身白衣的女学生最后变成疯掉的大院女人。
很多人说,巩俐在《大红灯笼》里没有演技,但那个时代和背景下的颂莲,本就是被生活撕咬到只剩空壳,而巩俐半真半演的状态,正是张艺谋所要的。
相比于第一代“谋女郎”巩俐,随后章子怡的走红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让19岁的章子怡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她一派清纯,却又带着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
以“谋女郎”的光芒作为起点,她以李安的《卧虎藏龙》正式进入国际影坛,后又主演了斯皮尔伯格监制的《艺伎回忆录》,并和张艺谋二度三度合作了《英雄》和《十面埋伏》。
细看章子怡的电影,角色都是倔的,张艺谋看中的也是她身上的这股倔劲。当年她用一句“没觉得我像谁,我就是我自己”拒绝了“小巩俐”的称呼,而现在,又有多少人想着要成为“小章子怡”呢?
从《红高粱》开始,张艺谋就频繁地在电影里运用大色块。
《红高粱》里血红的高粱酒,《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一盏又一盏亮起的红灯笼,《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夺目耀眼的金色,《长城》中不被人理解的蓝色方阵,《影》里一幅幅水墨黑白……
有人说,张艺谋成在这里,败也在这里。大色块固然给人视觉冲击,但使用到近乎偏执,反倒让演员的气质也受影响。
但不然,如果高粱酒不是血红色,男女主在高粱地的野合可能就没了“景人合一”的冲击;大红灯笼照着的是封建女性的礼教束缚;满城金黄里,情欲的美都被衬得高贵;蓝色方阵的牺牲,展现了女性将士的英勇;就连房间里挂满的水墨画,也衬得青萍的气质淡然却有力量。
作为摄影专业人,显然,张艺谋是要将这种大色块运用到底。他永远知道如何赋予女主角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漂亮或高雅,更多的是一种“贴合”。
贴合于角色本身,贴合于电影基调,贴合于环境、场景、身边的人。他的大色块运用,是可以让这种贴合被放大到极致的。
“自己的味道”,这是张艺谋在寻找女主角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总是在学校里寻找年轻的女演员,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未经雕琢,第一次演戏是在白纸上作画,表演,有时候也是天分的展现。
就像静秋之于周冬雨,二者相辅相成。江湖送她“意识流”三个字,《山楂树》时期就显现在她身上了。
一场淋漓的哭戏,诠释了张艺谋所说的“像小学六年级的未成年女孩”,这样的气质,在旁人身上看不到。
从2007年开始,张艺谋和他的工作人员们,就开始为电影《金陵十三钗》广泛地征集演员,而选定倪妮来出演玉墨,是张艺谋看来“那三四年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最好是南京本地人,还要有熟练的英文,“为什么挑选倪妮,主要还是因为她很合适”。
当时还在上大学念播音主持的倪妮,因为与玉墨相似的气质,被张艺谋一眼选中,成为了又一位“谋女郎”。
“走路姿态、坐姿,都要训练。还要学习打麻将、抽香烟。请了很多老师,还请来一些家人曾经有过风月场经历的老人家,跟我们描述那个年代的风月女子是什么样的举止。”
倪妮也凭借这部电影拿下了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观众票选最受瞩目女演员及第3届乐视影视盛典年度电影最受欢迎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而这部电影中清一色由张艺谋选择的新人演员,何尝不是把“美”这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张慧雯是第一个会跳芭蕾舞的“谋女郎”。在《归来》以前,她毫无表演经验,但张艺谋很看重她。
“她很有悟性。”这是张艺谋对她的评价,“我们选了很多人,我第一次看见张慧雯,就被她的目光吸引。她的目光炯炯,很有一种铿锵小将的感觉。”
对于接连不断地捧红一代又一代的“谋女郎”,张艺谋笑称这都是媒体的说法,他只是习惯在自己的作品中用新人,因为他上学时老师曾告诉过他“银幕形象新鲜是第一位的”。
当然,除开“谋女郎”,每当有新电影上映,“星女郎”、“龙女郎”等也都会成为话题。
比起成龙偏爱选择“大眼美女”,张艺谋的选角方式倒是和周星驰有些相像:大胆用新人,寻找感觉气质与电影符合的演员。
毕竟演员是电影的元素之一,两者契合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我们可以想像,假如不做导演,也没有继续摄影,现在的张艺谋很有可能成为了一个业界有口皆碑的“星探”。
要说他的选人标准,那就是没有标准。他寻找的演员,都是一种气质、一种感觉。
但如果不是彻底沉醉于电影而读懂了其中的每一人物,他又怎么可能打造出自己的“张艺谋宇宙”,成就一代又一代“谋女郎”呢?
本文作者 | 楠呱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