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亲子禅绕画课程,我跟睿一起上。二宝也凑过来,坐在我腿上,只好抱着他一起上。
第一件事,对二宝来说当然不是听课了,首先看见两支签字笔,一支针管笔,两支铅笔摆在哥哥面前,一把上去夺走了哥哥那支与众不同的签字笔,说这是宝宝的!并且为了证明的确是他的,问我:妈妈,是宝宝的吧?我没来得及回答,哥哥伸手来夺回自己的笔,二宝赶紧护住笔,边哭边喊:是我的!
课程已经开始,为了不影响听课,哥哥只好拿起签字笔来画,骐嘉则拿着哥哥的签字笔得意地画起来。
坐在我怀里,他也很专注地看着视频,听老师讲课。听老师说要画一只鸟和鸟巢时,他马上接茬说:妈妈,我们见过鸟巢吧?我们去东坝公园时,看见一只鸟妈妈带着鸟宝宝,对吧?见我没搭理他,他又高声说一遍,准确说是在嚷,完全盖过了老师的声音。我只好说:对,我们见过鸟巢!你看跟这个一样不一样?
孩子这才又回到课堂,这次没有再分心,拿着笔随意地画起来,我画、哥哥画,他也在画。当看见哥哥剪下一只小鸟放到我的树上时,他也提议让我给他画一只小鸟。我问画在哪里?他指着画空白的地方说这里。
第一次,我画了一只鸟,差点画成鱼。他不满意,说不像小鸟吧?于是在旁边又重画一遍,填了小鸟的嘴巴和翅膀,这次他终于满意。
一小时的课程,他跟着从头坐到尾,也从头画到尾。至于画了什么?答案变化了很多次。
最初说是大树和鸟,等吃完一根香蕉后,说画的是香蕉;脱了鞋子上床后,说画的是天黑了!画的主题都随着他当下的想法在变化,让我忍俊不禁,小孩子的世界可能就是这么变幻莫测吧。
快睡觉时,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我问他: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他说上学呀!我又问那上完学呢?他说:去姥姥家呀,在姥姥家吃完饭天黑了,回自己家睡觉。
天,孩子的回答完全把我的时间轴,从以后的几年、几十年拉回到一天之内。
我不甘心,再次引导:妈妈是说你长大以后,上完学之后想干什么?他想了想说当老师!我说当老师干什么?他说:给学生上课呀!还强调了一下,是坐在电脑前上课!
孩子的回答,完全来自他的生活经验。这半年多的时间,他大部分的时光经历的都是哥哥在上网课,听老师讲课。当老师自然成了他想到的要干的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同样的问题问哥哥时,哥哥的回答时:上班、做饭,回家看孩子,这完全是孩子观察到的大人的情况。
可能当我们在抱怨孩子怎么没理想,没什么想法,没什么远大志向的时候,首先该想想:我自己给孩子的人生体验是什么?我让他的生活经历了什么?有了这些基本的人生素材,也许才能去构筑孩子的理想堡垒吧!
话题似乎扯远一点,但同样是这节课后带给我的一些思考,从大宝、二宝的画里,收获到的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