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双历经时间打磨的双手……
黝黑粗糙。手背上是深深的裂纹,手心上是硬硬的老茧,青筋暴起,像一条条青虫蜿蜒盘旋。贫瘠的土地,干枯的树皮,饱经沧桑的手,没有丝毫生机。
但是——
也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底下呈现出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工艺品,可爱的兔子;威猛的虎豹;憨厚的熊猫;家居饰品。
手的主人在乡村,一位朴实的手艺人,八尺多高的壮汉,自打八岁起就与家人学习竹编,到现在已有近四十年了。
“三宝很执着,谁还会喜欢手艺人啊?我已经看他干了十年之久,手艺这行当已经不吃香了。村里许多年轻人都不喜欢手艺这一行,都纷纷走出乡村寻工作去。三宝应该是最后几代手艺人了吧。”家里排行老三的手艺人三宝,亲朋好友都这样评价他。他却只是坐在一边,局促的听我们交谈,然后又去忙手艺了。
看着他布满老茧的双手在竹条上下翻飞,扭!拽!拉!动作娴熟早已上手,绝不拖泥带水。“三叔,编这个不累、不枯燥吗?”小孩子们都尊称他为“三叔”,我也只好这么问。
他一愣,头也不抬地回答:“累呀!小时候这竹条划手,一不小心就会划出大口子。哎呀当时疼的呀,可真疼啊!”他一边编织着,一边眉飞色舞,“可这是祖辈的传统,历史可以创新传承,但可不能中断啊!”说完,他就把手里的手艺品扔向一边的筐子里。“又做坏了。”他很无奈,但又重新开始。
我没有再说什么。在中国西南部的某个村子,也许有这么一位朴实的手艺人,他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却把文化传统领悟的如此透彻。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祖辈们璀璨的人生。
暮色四闭,倦鸟归林,时间的长河奔流向前。一代代人离去,随之相关的手艺也在逐渐消失,唯有那些特别用心的手艺人还会不知疲倦地回答:
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
虽只是毫末技艺,却依旧顶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