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没明白活着只为了活着的真意。
今天再次翻开《活着》这本书,仔仔细细的看了整个上午,当我没翻开一本值得我再次翻阅的书籍时,我总害怕遗漏什么。
就像余老师那样所说,写一本小说很难不带入个人的主观情感,你不能完完全全的以第三个人的方式客观看待。
余老师写的书都很好,在《活着》里,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书里每一个人的遭遇都是坎坷的,生不逢时,但余老师用福贵的本人去回忆自己的故事,这本身就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庭,至死相爱的妻子,懂事的凤霞,纯真而又懂事的有庆,还有二喜。每一个的角色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发自心底的不是同情,更多的是悸动。看完本书我们或许会怪罪谁谁,怪罪于命运,是命运造就了他们的波折,一系列的波折跌宕起伏,不禁让我们惊叹于当时的社会竞如此的破落于不堪,也折射出了很多人性的东西,爱情,亲情,友情,亦或者是自私。
为了一个红薯争相打斗,让队长给呵止,最后队长还自己切了一小块就给自己;还有家珍回娘家取回的救济粮,煮粥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围观,队长再次进屋,家珍给了一把米。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次的感触很深,似乎又用文笔无法描述,但也算是在心中留下了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