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进,
并非一个外在做什么的问题,
而是在所有情况下保持正念。
这要求我们有持续的觉察和节制,
当然首先我们要有正见,
因为正见是正念的基础。
比如说,当你生气时,
你觉察到自己在生气,
但这样就行了吗?不是的,
“生气”不孤立也不恒常,
所以你觉察到自己生气时,
你还要觉察
恼怒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痛苦,
你要觉察恼怒这种情绪的变化,
从增强到减轻,直到消散。
这里就有正见的加入。
不论你觉察的对象是什么,
你都会觉察到苦、无常、无我以及相似相续。
这些是佛法的见地,
同时也是万事万物的基本特征。
闻思佛法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通过闻思
我们才了解到正确的见地。
人们对人、事、物的见解
五花八门,但这种种见解当中,
有多少是符合事实的?
有多少是在加深人的困惑和烦恼?
有多少指向痛苦?
有多少指向安乐?
即使非常聪明、有才华、
有建树、有能力的人,
他们持有的见地也可能与事物的实际情况偏离很大,
所以一般的世间教育
并不会自然就带给你正见。
正见的“正”,是指与事实一致。
佛法中一些见地,比如
“因果不虚”“诸受是苦”等,
常被误解为某种道德劝诫,
要人做好事、不做坏事,
要人甘心忍受苦难,
但实际上,关于因果和苦的见地
只不过是在陈述事实而已。
—— 希阿荣博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