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共进行了三项默写,第1项是昨天晚上临放学前教学的生字词,第2项是《自相矛盾》课文的默写,第3项依旧是十三十四课的生字词,这40个词语前前后后都已经默写了好多回了,怎么也达不到100%全对,甚至我有些犹豫,追求字词的百分百,是不是有些偏执和偏颇了?
而今天,依旧是有好多错误。而且都是出现的新错误,比如有好几人,把“蘸取”的“蘸”写成左右结构,你有人把“取”左边耳朵最下的一横拉长,把右放在了横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之前不是都已经掌握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上午学习了新课文《田忌赛马》,这课内容不难,比较好理解,整体课堂效果和氛围都还不错。我尝试尽量慢下来,引导他们去思考分析。
如课文第2段:“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之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小问题:孙膑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能够发现?
他们经过反复的阅读,大多能给出答案。参与度明显提升,经过讨论,一直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孙膑善于观察,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整个课堂氛围是比较轻松和活跃的。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午自习我们做了相应的习题,对上午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他们边做,我边一对一批改。
发现几个共性的问题:
1、在答题的过程中,很多人不能够把句子说完整,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
2、在表达中,人物的语言不符合人物的身份,说话没有礼节。
3、有少数几个学生,不能够认真读题,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练习。
批改完,讲解订正,针对共性问题提出要求。然后继续练习,同时批改他们的默写纸,有错误的直接叫到跟前来订正。
改着改着,我突然意识到,在之前,我的生字词默写环节中,我少了当面订正纠错,反复巩固记忆的过程。这是不是一次又一次默写而不能达到百分百全对的原因呢?
其实,我认为,追求生字词的百分百全对,并不是说这13, 14课的生字词就有多重要,就非它们不可了。
于我来说,在默写过程中的高要求,只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一个抓手。你看,要默写的词语就这么多,翻来覆去,也翻不出多少花样来。可是为什么我们折腾了这么久,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却依然没有掌握它呢?
是因为我们把学习想的太简单了。
学习知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想过目不忘,必须不断复习,高频回顾去刺激。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已经会了,事实并非如此。学过的知识什么时候遗忘的,我们都无从得知。
学一门学问,比建一座大楼还要困难,建一座楼,只要我们从地基开始,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大楼就会稳稳当当地建起来。
如果把学习比作建大楼,即使你以为你的地基已经打牢了,可是遗忘这个小偷,很有可能就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抽取了你用来打地基的砖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座大楼,整个知识体系,也就有可能摇摇欲坠了。
除了不断回顾,去检查我们的地基是否牢固之外,我们别无选择。表面上我重复多次去帮助他们默写生字词,可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还是没有能够做到真正慢下来,确保有共性错误的词语,能够被牢牢掌握。这可能就是反复默写,而达不到百分百全对的真相。
而这样的过程看似耗时,确实价值巨大。这样的一个复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用它来迁移学习别的知识也是可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慢,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到的也不仅仅是生字词,还有对待学习,对待知识的态度。既然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我们就该重视它,脚踏实地,不眼高手低。
那么接下来的生字词默写可以尝试以下环节。
1、新授,重点分析字词的结构和拼音,了解意思。
2、及时读背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达到效果,统一布置抄写的作业。要求在抄写的过程中做到全神贯注,用心去分析和把握字的结构、特点。
3、尝试默写。默写之后错误的,逐一面批,当场订正,并且要求反复巩固书写。
4、布置巩固作业,尤其是有错误的同学,一定要确保错误的全部订正正确。(这一个环节是之前欠缺的)
5、再次默写,重复以上的过程。
如有必要继续重复,直至全部掌握。
接下来的15 16两课,我就这样来尝试看看效果。
在整个练习的环节中,我没有注意顾及小强同学。等想起的时候,看到他的默写,依旧是错了7个之多。
同理,对小强同学的要求,并不仅在于默对几个词,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他能端正学习态度,体验到不一样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