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很有名,我第一次听到丝绸之路,是在地理课堂上,那时,在脑海里留下了尽是沙漠、戈壁和骆驼队组成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对我来说既是久远又是遥远,没想到这次西北之行,能走进了悠久的历史之路中。
从北海来西北游览,要先到南宁住一晚,才赶上第二天早上八点往兰州的飞机,途中经停西安后,来到兰州机场已是中午时分,再坐七十公里大巴从兰州中川机场到兰州市区的火车站,要乘坐下午五点开往敦煌的列车,经排队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列车在河西走廊上跋行,铁路两侧都是群山戈壁,唯独铁路经过之处却是田野与村庄,像上帝给人们留下一条宽阔的西行路——后人称之为河西走廊。
天亮时,终于到过甘肃省最西边的城市敦煌市——当年丝绸路上的重要驿站,怪不得导游一见面就说:欢迎大家首次来到敦煌,想必你们是第一次来到敦煌,也许也是最后一次了,她说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事实也是,不管是丝绸之路,还是河西走廊,不是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路。
庆幸,我已经来了,下火车便上大巴前往呜沙山——因风沙鸣而得名,晨曦中的沙山(由黄沙堆积而成的山丘)被从东方升起太阳的光照在沙山上的山丘上,阳光把山刻画出明显的阴阳两面,迎光面亮黄色,背光面暗黄色,陡峭的沙坡使山脊变成锋利的棱角,像倒放的刀刃。
怪不得,在景区大门,导游交待说非蹬山区域别私自蹬山,不然后果自负,我听导游这么一说,看着光滑的沙丘,心想这沙丘应该是人造的风景吧,接着导游又说,在景区里不要私向乱走,这里的沙漠方圆深度四十公里,宽度二十多公里,若在茫茫大漠里走失,不是想出来就出得来的,原来她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
景区里竖起一个牌坊飞檐式大门,门上写着"奇山秀水"几个大字,这里不仅有奇特的沙山,还有秀美的水,让人有所悬念。
过了这大门,眼前的沙漠上一队跟着一队前行的骆驼是一条移动风景线,景区为了重现当年的丝绸之路风光,把骆驼五匹一组连在一起,让游客骑上体验,高大的骆驼昂着头、驮着背上的游客、伴着驼铃在沙漠中不急不慢走着,像是在重演着过去丝路上发生的历史。
走在沙地里铺设的道路上,顺着山丘的脚下往山谷往深处前行,道路左边有残垣断壁的"药王庙"遗址,证明这里有过繁华的历史,可是经历了残醋的历史洗刷之后,现在几乎一无所有了,从一棵独长的旱柳旁边的文字说明中——得知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沙尘暴,多次的恶劣经历。
再往前行右拐弯,进入了月牙泉景区,路边的小喇叭放着优美的歌曲《月牙泉》,悠扬的曲调更是让人心中泛起淡淡的思愁,原来的月牙泉就是眼前的一湾池水,水面弧形,弯如初月,内岸是观光平台,岸边种着芦苇,岸上建有观光亭楼,被弯弯的月牙泉池三面包围着,泉池的外岸也有一堵堤坝围成弧状,把水池与另一面的沙地隔开,沙地其实是又一座沙丘的山脚,原来大门头上所写的秀水,指的就是月牙泉清绿的池水。
想走上观光亭楼,须绕着刻着碑文的走廊,走廊入门处是卫生间,墙上挂着月牙泉历史上摄影照片,其中最早的一幅照片公元一九零七年拍摄,照片形象记录了月牙泉历史的风采,印象最深的是照片中的沙丘模样与现在无异,历经风沙洗礼,那山丘的形状都保持如初,深感赞叹。
景区为了让游客体验沙漠山嶺的风光,特地从山顶到山底架一条绳梯,绳梯由二条纲丝绳固定着供人踩的木条组成,绳梯如铁轨一般平摆在陡峭的沙坡上,跋山的游客凭着体力和毅力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和体验,山顶其实不是顶峰,背后有更高的山峰,回头看走过的路,并没有留下脚印,因为山顶的风不停地吹过,吹起的细沙像轻烟般不断的飘飘落落,很快填平了走过的脚印,所以,早上进来,整个山丘平滑无痕,正所谓"人马践坠,经宿复初"。走在沙漠里,每一步踩到都是细软的沙子,十几二十公分才踩到底,对于行人来说行走每一步都使不上劲,才知道沙漠上的路并不好走,再望着一丘连一丘的沙山,感觉到沙漠的眼前——可望而不可及。
从呜沙山出来,准备游览莫高窟,第一环节是观看电影解说,特制的环屏电影画面直观地把洞窟壁画投影在观众的头顶和前后左右,通过移动镜头将观众置身于每一个洞窟中,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又上又下,又左又右、随意欣赏着斑斓的色彩。
从电影院出来,坐景区大巴到莫高窟景区,当车子在干涸的河边停下后,河对岸的山壁被凿成大大小小、层次分明的洞窟——莫高窟,来此之前,以为莫高窟是处于山壁高处而得名,其实不是,莫高是敦煌的一个地名,最低的洞口与地面同高,最高的洞口却位于是九层楼之上,导游讲解说这些洞窟在形成于不同的历史年代,各有各的雕塑绘画艺术表现,当走到其中的洞窟内,导游指着脚下踩着的地板砖说,这是西厦时期的原装地板砖,我心头一振,那一刻,我真真实实站在悠久历史的地面上了……。
不过,那一刻很快也过去了,也将变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