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开始一直到中年,写作这条路我坚持了15年,没有出众的文采。也没有一鸣惊人的资本,有的只是喜欢和坚持,当16岁的自己无意间写的一篇《杯酒窥人生》被老师拿去别班传阅的时候,真的有点得意。也曾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时韩寒文学风靡一时,长的很漂亮,文笔不错的雅婷,在老师的建议下参赛获奖,我却落选,失落了好久,之后每次提笔,都会因为想要完美的文笔而纠结不已,也许想要的太完美,结果什么都是缺憾, 在写作这条路走过的每一步,我想能让自己满意的也许总是下一个,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写作就成了一件矛盾的事,为什么别人可以毫无顾及,而我不行呢,想过彻底放弃,因为自由的心比形式主义更重要!不过,当我年老的时候,能回头看看这些,也许我得到的或许会很多吧。有些路,明知是泥泞的,也要去尝试。我的写作生活确实充满了挑战和压力,有时候就像冰与火的交织。在创作过程中,会遭遇灵感枯竭的冰冷,也会感受到灵感迸发的激动。当我对自己说,让自己静下来,在嘈杂的世界里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写作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宣泄和情结。年少轻狂时,最梦寐以求的是当一个职业作家,只是阴差阳错的学了医,并且坚持了十年。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离开那些消散的对白和故事,那些我爱的诗文,那些我沉溺的悲伤,那些我痴恋的故事,那些一路走一路丢的自己,最后教会了我喜欢并不能支撑生活,但在努力生活的路上,还可以再试一次。
迷茫中很多次都问过自己,我适合写作这条路吗,我还坚持吗?偶然间看到这个小故事:
“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出发,因为他们相信会满载而归。人生很多时候,是选择了才有机会,相信了才有方向。”我想写作应该也是如此。
每个人在生活里都有很多角色,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责任,要做一个不动声色色的大人,有能力的时候多赚钱给家人好的生活, 在写作迷茫的时候停下来,想好了再出发,有时候被拒稿是一个很痛苦但必经的过程,它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去感受多面体的世界,去听不同的声音。磨练自己的心性,探索深层的逻辑思维,让自己沉淀下来用十年磨一剑,很多时候会和内在小孩发生很大的冲突,会在写作中在意一些外在形式的东西,你的文笔看起来像没有根的浮木,充满了浮躁和空洞,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和内心是封闭的,他很难跳出 自己的思维去看到自身写作的局限。思想站位点不同,思维和创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有的人思维泉涌,有的人文思祜竭,有的人一生都在原地踏步 ,外因会有局限性,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写作的内在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