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具
有个好的工具,是顺利完成并做好工作的重要一环。举例来说,比如我现在在简书上用来打字的这个macbook air,越用越爱不释手,当初刚上手macbook air时,实在为它完全不同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头大,一个简简单单的截屏操作至今我还的先百度下操作方法,是command+shift+3或command+shift+4?总之,要使用截屏之前还得百度一下。但是它的打字和打开图片和视频的操作性让人无可挑剔,不会卡住,不会崩溃,总之不会打断你突然而来的思如泉涌。随时可以合上盖子带走,随时可以打开,仍旧在之前的页面。工具趁手,你只需要专注你的工作,或者写作,或者画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体力需要耗费精力,而专注力同样是,如果你开个机需要去泡杯咖啡再回来还没打开,刚刚下笔写了两个字键盘突然有点迟钝了,不免会急躁懊恼,跟这些外在的工具作斗争,最后导致精力不济而无法继续写下去了。
从拥有第一台台式电脑以来,换了3、4台吧,都是组装的的电脑。一是为了省钱,二是为了所谓的性能,其实对电脑性能这方面自己并没有懂多少。而组装的电脑总是会出各种各样问题,蓝屏死机亦是家常便饭。幸好那时候对电脑要求也不高,不过打打单机游戏看看片而已,而就这样的台式机几年后愣是无法满足我写作的需求了,必须端坐在椅子前,面对着呆板的word文档,这样一来,灵感全无。当然也可以嘲讽我是拉屎拉不出,却怪地球没有引力。但灵感是件奇怪的东西,你正襟危坐的时候它仿佛永远不会降临,它需要你舒服地躺着沙发上,手边一杯咖啡,耳朵里塞着耳机,随着优雅的古典音乐缓缓流淌,灵感也如淙淙溪流汩汩而出。而耳机也是播放音质很好的Bose降噪耳机,唯一的缺点,它还是有线的。准备明年去日本的时候再买一副QC35的无线蓝牙耳机。
关于目前写作的一些看法
审视一些我喜欢作家:汪曾祺、阿城、野夫,无一不折服于他们的文字魅力。在图片匮乏的时代,他们仅仅用一支秃笔就可以写下如画江山,刻画逼真人物,而现在随着手机的普及,图片的形成唾手可得,全民从文字阅读时代迈入看图时代,有道是无图无真相。从内心来说,我对图片阅读并不是很感冒,只因它扼杀了人们借由文字而产生的想象力。就好比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旦莎士比亚写作的同时附上一张哈姆雷特的照片或者一段视频,结果会怎样呢?是的,1000个哈姆雷特没有了,这世上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世界从此色彩单一。
以前曾看过一个实验,科学家把学龄前的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小朋友给她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而另一种小朋友则让他们看迪士尼的动画片《白雪公主》,测试结束后,让这两组小朋友分别画他们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毫无疑问,第一组只听故事的小朋友画出来的白雪公主各式各样,而第二组看电视的小朋友画出来的白雪公主和动画片里的白雪公主毫无差别。图片、视频,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而我认为,在人工智能加速赶来的当代,想象力是极其宝贵的能力,唯有这能力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在这个看图时代,我认为写作还是要以文笔取胜,但是不妨可以放些图片,但图片不能对写作的内容产生妨碍,图片的存在是用来强化阅读的气氛的,比如蓝色平静的大海,暗示着放松心情去阅读,黑暗、血色之类的图,是用来强调内容的紧张惊悚的气氛的。
嗯,愿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