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中年了,一部电影后,情绪漾荡,情节里浮现的丝丝引导也有了要落笔的想法。
想法生于心头,映射脑海,像是沸腾到要即刻喷发,又像是重遇失散已久的挚爱奔赴向他的怀抱,执手相看,无声胜有声,需要平静后才能娓娓道来。
看完电影《读书会》,心情是豁然开朗的,尤其电影的欢喜结局,回味起来感觉自己也多了几分潇洒。故事情节十分老套和简单,场景也是小成本,但耐不住四个主角的魅力,瑕不掩瑜;我特别喜欢这个电影主演带来的氛围和态度,那种释放的,独立的,探索的“青春”…
今天从年龄、生活和能力三方面,分享下我看完的《读书会》的小波动
关于年龄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豁然,我觉得是“无龄”
一次俏皮的读书分享会,《五十度灰》里面的小H段子,让步入黄昏的四个女人从不好意思阅读到欲罢不能,每个人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激发了已步入黄昏的四个女人的爱情,她们的生活开始变的不再单调,拥抱丰富,不害怕、不自怨,娇羞又上容颜,星辰复入眼眸的老年少女。
呼吁女性标新立意,挣脱年龄的束缚,潇洒担当的大女主体裁在中外文学里常常看到。但遗憾,活在2020年的我过的还很拘谨,未曾也不敢好好的畅享过一场爱情,胆小如鼠常常是我对自己一种批判,但我知道这个形容词不足表达我个人的本质,本质是自己未曾绽放、未曾追寻过,未曾安放过的青春。
“try everything”只要你是鲜活的人,就应该多去体验和尝试。看似是个鸡汤,是个浅显谁都能懂的道理,但若果能分解一个鸡汤,形成行事的参照,渗透到工作学习中,就是“道”就是“秘籍”。
我们如此平凡,资源窄小匮乏,但生活不会因为你“弱”格外关照于你,仍会向前,仍会经历人生五味。与其收缩,不如打破任何畏惧,拥抱和接纳,真诚微笑,也许在下个转角就遇到了自己期许。
关于生活
在中国,阶层已经越来越是大家不会谈却逐渐固化的交往沉淀,影视剧里也惯用一些阶层明显的设置。但这部电影里来自四个不同生活境遇的女人建立起干净的友谊,40年坚持每月固定的读书聚会,给予彼此真诚陪伴、建议。这种真挚可爱动人,友谊让生活多了层次。
喜欢这个电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还原的生活色调,生活化的场景,触手可及却又精致异常,会突然打开你对生活的整改向往,并有法可依。那个酒杯,那个台布,那个角落里的陈列;那个耳饰,那个服装,那个不羁却又优雅入骨的肢体。65+岁的女人能有多美,主演也都是满脸沟壑,佝偻了背…但她们好美,脖颈、四肢、身材,连眼神都是出世的清澈明亮,沟壑又能怎样?只是不同时期的另一种褒奖而已。四位主演都是美国顶级的演员,据说演员简•方达出演此片已经80岁了,我没有考证,也不用考证,她穿着真丝睡衣在睡榻上小憩的那个镜头就足矣美到感动,已是榜样。
关于能力
幽默的对白,轻松的氛围,很会撩的机长大叔,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很兴奋的想把它赶紧分享给自己喜欢的人。但看到下半部分我就不想再分享了,因为电影只是个桥段,里面所说的“爱情”无论怎么表现女性的“无龄”,只是一个动态,细想还是些琐碎的动态,只是构造成生活的小部分而已。归根结底无论男女终要有生产力。没有生产力的“爱情”比昙花还要短暂。
所以,女人一定要有爱的能力,这个能力是综合性的,但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具备随时能变现的能力,这个变现不用富甲一方,只要能在遇到爱的那个人能让自己不胆怯,不望而却步。
电影看完,忽然想约一杯酒,或约一壶茶,也想和某个人随意的说说话。但相貌平平,又无雅才,温暖不了谁,也惊艳不了谁的岁月,还是沉默、独自吧。努力与时间为伍,花样年华也许会迟到,但不要让她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