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那些年吃过的苦

文/倪建军

        今早靠在沙发上看了网络里一篇文章,题为《小学生连续三天未完成作业,被父亲带回老家挑粪教育》。认真看过后,我再也坐不住了,觉得实在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明明是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城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连续两天未完成作业,跟父亲保证,若再不完成作业,就回乡下挑粪。第三天,他仍没完成作业。

日前,其父把明明带回乡下兑现承诺。挑了七八趟粪后,明明向父亲保证,要提高学习成绩。明明父亲说,扁担压在儿子的肩上,但痛在自己的心里,希望儿子能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老师说明显感觉到明明挑粪体验后的变化,字迹都工整了……”

以上是关于这件事始末的文字报道,此外还有时长2分41秒的父子对话视频和一份明明(或许是化名)写的题为《难忘的一天》的日记。报道者并没有做任何评论,我不知道是否又有人跳出来大声质疑这个新闻报道的真伪。这样的质疑声我们实在听得太多,这样的质疑者也实在见过不少。偌大的中国,有几个习惯闭门造车的质疑者也确实算不得什么奇迹。

首先,还是就事论事说几句吧。标题说“挑粪教育”,其实也就是劳动教育,本来这种教育或者也叫锻炼,是学生的必修课。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必修课已经变成了孩子们的选修课,甚至根本就从课表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孩子早就已经是肩不挑手不拎背不驮,也别说饭不盛碗不洗锅不刷了。说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点也不为过。四体不勤,也就必然影响到用脑的懒惰。

这孩子”挑粪教育“似乎还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日记里有记录有反思有决心有要求,还有班主任老师反应的体验后的变化。这些无不在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道理或者说事实:好孩子还是教育出来的,如果任其顽劣下去,怕是到后来就是要走很多弯路也不一定能走上正道的。我为这个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教育行为点个赞:他方法得当,且恰逢其时。

其次,真正让我感喟良多的并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的经过上,也不在于它的影响上(或许它的影响力很小,甚至可以肯定说还有非议这种做法的人)。诚然,这孩子还有个在农村的老家可以提供这种教育的机会,那些大城市里的孩子呢?不要说挑粪没见过,就是乡间的小路他们也没有走过啊。看过这件事,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想起了那些艰苦岁月里的点点滴滴,更让我想起的是:我一直欠那段岁月一句真诚的感恩。

我生于七十年代,依稀记得那时候还是大集体,也就是一个队上的劳动力都在一起劳动,等收获过后再称回各自的口粮,这一切都由生产队长负责安排。后来又实行了责任田到户,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都分得了按照人口多寡而确定下来的田地,然后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互不扯皮了。

由于父亲在国营单位上班,我家分得了三个人的田地和林地。父亲单位离家有一百多里路,那时候交通极不发达,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就是农忙也不例外。我们都在读书,家里主要劳力也就是母亲一个人,大事小情的都是她一双手。除非真正的农忙季节,母亲日常都舍不得请一个工帮忙。也因此,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跟着母亲后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气力的增大,做的事也就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

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几乎都还在田地里劳作。我们姐弟俩就得做饭,姐姐炒菜煮饭,我负责在灶下添火。还得喂那些大大小小的牲口,然后把院子里的鸡鸭饿等关进圈子里。有时候晚上吃饭后还得帮着母亲干些农活,特别是秋冬季节里,要帮着捋山芋叶子。这种活往往一干就是深夜,我总记得自己是一边打着瞌睡一边做事,还不时受到母亲严厉地责骂。

现在想为何我们那时候老师就不布置今天孩子们这么多的家庭作业呢?那时,书包背回家放哪里就不用再去搭理它了,只等着第二天早上上学时又背着或者拎着它飞跑着去学校。到今天还记得我小学时背的那种粗布书包,大多是母亲买了布回家自己缝制起来的,后来也买过那种军绿色的小背包,只放得下几本书和相关学科的几本作业本,还有一两支简单的笔。笔的简单,叫今天的孩子们真难以想象。买来圆珠笔笔芯,再自己拿个柴刀去砍回一根细细的竹管,将一头的竹节削去,然后把笔芯插进那粗细正好的缝隙里去就成了。那时要是拥有一支圆珠笔实在是自豪的事,更别说那种能自动的甚至还装有红黑两种可以换用笔芯的笔了,可简直就像宝物一样,爱惜还来不及呢。记得有一个远房的大叔送过我一支,其时我也不知道兴奋了多久,后来好像是弄坏了还是丢掉了,反正是伤心过好一阵子。今天想来,那支笔还静静的躺在我记忆深处,似乎触手可及。

我每每收拾孩子的书桌时,发现笔芯弄得到处都是,就有一种神伤。想想我们读书时,那真是物质相当匮乏的时代啊!小到一支笔尚且如此,更不消说更重要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了。要是跟今天的孩子谈起这些,他们肯定都是用一种质疑的甚至于鄙薄的眼神看你,到头来惭愧的还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些往事只是我们的经历,也就只有我们能懂得其中的况味。如今,还有几个孩子在经历着我们的曾经呢?当然我们也不希望那种日子还停留在我们孩子们身上。只是,他们对我们的过去已经陌生得失去了起码的理解力和尊重感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那位让孩子接受”挑粪教育”的父亲,他肯定明白挑粪的辛苦,气味难闻倒是其次,肩膀受痛浑身受累才最是难受。试问:谁的肩膀不曾稚嫩过?谁的腰板不曾松软过?谁的步履不曾蹒跚过?

童年时代的我们,每逢暑假都要帮着搞双抢(抢收抢种)。水里泥里,割稻子捡稻把拔秧苗散秧苗插干子,跟大人一样忙一样起落。再到后来就开始踩机子挑稻子插笼子,一个劳力顶一个劳力了。那时节,总是天蒙蒙亮就起床,有时候正中午也想不到怎么休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烈日当头,上烤下蒸,挥汗如雨,苦不堪言。等秧苗栽下去不久又要去薅草,一天到晚都得弯着腰,母亲还把各种有机肥(人畜粪便)撒在田里。现在想来,别说孩子们难以想像,就是我们自己也不堪回首啊。

等到麦子黄了,又得跟着大人们一块去收割麦子。割、捆、挑、码,好不容易把所有的麦子都收回家,遇到晴好的天气就一捆捆搬出来整齐地摆放在晒谷场上,经过烈日暴晒一阵后,我们举起竹制的连枷分站成对立的两排,一层层地拍打。一时间,屋上屋下,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打麦子。连枷不停拍打的声音,还有男人女人们的笑声,混在一起,整个山村,好不热闹。我从一开始的不会,到后来也成了一名打连枷的好手了,连枷在我手里一样能翻转自如,节奏分明。一场麦子打下来,谁不是汗水湿透了衣衫,手掌磨起了泡甚至磨成了厚厚的老趼。

等暂时干完了田地里的农活,哪怕天再热,一天还得上山搞两担柴。跟屋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一起,也一样是清早就起床,路边草叶上还全是露水。那时候最流行的的话就是:早上醒不了,中午太热了,傍晚蚊子咬。什么时间去做事都是一个让人煎熬的过程,但没有人不去干活。在那些与天斗与地斗的成长过程中,我渐渐养成了一种倔强的性格。高中毕业后,回家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干农活是我唯一的任务,也因此学会了很多。要是按照传统方式做庄稼,我估计自己一定也是个好把式吧。

无论是上山打柴还是挑水担粪,我都喜欢跳重担子,即使只有一百斤的气力也要挑一百二三十斤。于是挑水担粪时,母亲总提醒我不要装满,特别是挑粪到田地里去,山路往往又窄又陡而且路线还长,可我就是不听母亲的叮嘱。一天下来,我能把满满一厕所的粪挑得见底。拾级而上,举步维艰,也总不免溅得衣服和身上到处都是。打柴时也是硬着头皮挑,有多大力气都全部用出来。母亲就唠叨我是“山头压断了腰,家里还没柴烧”,可我仿佛就是憋着一肚子的劲,要横竖挑战自己的极限一般。有时候,一担粪或一担柴禾挑在肩膀上,汗如雨下,我就在心里暗暗问自己:真的就愿意这么过一辈子吗?是不是还要找找其他的出路呢?可是,我也不止多少次的问自己:我的出路在哪里呢?终于有一天,我走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我至今还在想:要是我没有那么多干农活辛苦的经历,没有淌过那么多的汗水甚至流过自怨自艾的泪水,没有那么迫切的想改变命运和找到出路的希望,或许我没有那么好的毅力去坚持学完汉语言文学专科到本科的所有课程。我觉得虽然我走了不少弯路,但所有曾经的苦都没有白吃。我把曾经的辛苦汗水当作后来奋力拼搏、顽强自学的酵母,哪怕自学路上有失败有纠结有彷徨有苦痛,但是跟那些浸泡在汗水和泪水里的辛苦比较起来,都微不足道。

吃得苦中苦,方知苦后甜。可以说,世上所有甜美的花朵无不是开在苦涩的土地上。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还是必须的,不然他们真的不知道大米究竟是汗水浇灌成熟起来的,还是日月风雨里自然长养的。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苦是为了让他们珍惜生活中的甜,让他们更早的明白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有骨感的现实,有额头的汗水,有咸涩的泪水,有肉体的痛疼,有生活的铁砧,有呛人的烟火,有刺鼻的异味,有暴晒的烈日,有割骨的寒风,有辘辘的饥肠,有无尽的狼狈······

诚然,这个父亲通过一次“挑粪教育”也无法让孩子明白读书求学的道理,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开端。我想起了几年前浙江卫视办过一档《变形记》的节目,其中一集说的就是一个城市里的孩子住进农家小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掉皮掉肉也掉泪的故事。他的心路历程就是一种教育的呼唤,一次自我的回归,一轮成长的蜕变,一场良心的救赎。

或许我们还会经常说道孩子:如果不努力读书,长大了就回家看牛去,反正老家还有一亩三分田。今天的孩子更或许对我们的这些话语早就当作东风马耳,无动于衷,他们依然会逆着我们的要求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我想与其等长大了再回家看牛,不如像这位父亲一样现在就让孩子回去,实践一次两次更多次。农村、农民还有农活能改变人,改变的不是心里的抵触和鄙视,而是由衷的敬畏和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不让我们的孩子去吃苦,恰恰是因为我们受过那种苦,太清楚那种苦,我们才不想那种苦落在孩子的身上。可是,我们就真的能替孩子把他人生路上的苦都受了么?今天我们不让他们受这种苦,明天他们可能还会受到更多的别的苦。世上或许有享不尽的福,也一定有吃不完的苦。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生命?酸甜苦辣咸,哪一种味道的缺失都不叫生活,也不叫生命。所以,我要说:“挑粪教育”如果只是一种教育行为,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应该让这种吃苦教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机制。倘若社会暂时还不能给,学校目前也不能给,作为孩子教育最起始的场所——家庭,就显得义不容辞且迫在眉睫。最近上大学的女儿说她在同学中自理能力算差的,还正告我要放手让她弟弟做自己的事或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女儿的三言两语提醒了我:在教育子女方面,自己还是有很多的败笔和不足之处。是啊,如果可以,还是尽量让孩子去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事不经过不知难,要知此事须躬行。

终将有一天,生活会告诉孩子们:天道酬勤,你今天所有吃过的苦,明天都会有甘甜的收获加倍馈赠!

我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位接受“挑粪教育”的孩子,一路上踽踽蹒跚,叫苦不迭。正如他的父亲一样,我也能感受到孩子肩膀的疼痛。正是这种疼痛,让我想起了我那久去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是它们舒活了我的筋骨,抖擞了我的精神,砥砺了我的性情,磨练了我的性格,坚韧了我的意志,锻造了我的人生。我感谢母亲,从我童年时代开始,她没有养成我贪玩的劣习;我感谢汗水,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它像玉露琼浆一样滋养了我的生命之树;我感谢过去,没有曾经吃过的苦,就享受不到追求路上回馈我的零星的甜蜜。

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哪有“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成果?没有肉体的苦痛的折磨,哪有心智良好的开启?所以,永远都不要鄙视肉体的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更是劳动让人懂得该如何去做个更好的人。

永远敬畏劳动,是人最好的品质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