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阵隆隆之声,传自遥远的地底,缓慢而沉重,李四抬头,天空阴云翻滚,对着慌乱的人群,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又要变天了。
又要变天了,李四早已习惯了人类在自然世界的无能为力,除了等待,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远处那座叫做乌目山的巨大屏障似乎在蒸腾出热气来,随着狂风后一声绵长的闷响,山石垒成的茅屋匆匆颤抖了一回,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惊魂未定的人群之中,李四满怀忧虑地长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村落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他说他叫张三,他说,昨天见到两条神龙在乌目山中争斗,石崩天裂,搅动洪水,有山那样高,将他的住所摧毁,若不是他刚好在山上,他也会和他的族人一起葬身鱼腹了。
李四听着张三神乎其神的叙述,不置可否,他不想留这个年轻人,他要为他的族人负责,但他想不出拒绝的话语,然后,张三便在这个叫做罗墩的地方住了下来。
张三很平常,积极着参与劳作,村民们对于那次惊天地的变故很好奇,时有忍不住的开口问起,张三一遍遍地叙说着细节,还拿出了许多从崩裂的山口带出来的石头印证。
李四不信,但没当面言明,只是提醒村民提防这个不明来历的年轻人,他的人和他的名字一样不可信。
可如何阻挡村民的好奇成了最大的难题,张三描述那两条龙的样子说的绘声绘色,一黑一白,游走处水波雷电汹湧,仿佛在他眼前。
所有的人信了,更有几个大胆的村民不顾李四的禁令,偷偷前往乌目山,带回了许多淡黄色半透明的石头,说张三没乱说,那乌目山从中间崩裂,山溪从中曲折穿行,其状诡秘,非人力可变化,时日久了,乌目山被一个更简单的名称代替:破山。
风平浪静,远处的破山有虞,人们渐渐失去了对它的兴趣,张三愈发沉默,夜深时,总会梦到两龙相争,煞气沉沉。
闲来无事,他用石片作刀,琢磨山上带回来的那几块破石头,数载寒暑,雕成了两条龙的模样。
他说,这是龙的样子,李四听闻,愈加不安,以盅惑之名,将张三逐出罗墩。
这是个远古的神话,张三迁徒至中原,念及乌目山那一场变故,改姓有虞,绵延传续,多年后,有虞氏一族中还出了舜这样的名人,直至有虞后人辅助武王夺得天下立下大功,被武王在虞城封国,称虞国。
古公亶父念祖,为次子取名虞仲,意为有虞之山,又遣泰伯仲雍到破山寻祖,末得,安于地,遂建勾吴国。
世间事反复沧桑,一些往事,早被时光湮沒遗忘,直到公元1993年,颜市罗墩村发现古文化遗址,挖出许多远古玉器,被证为良渚文化时期作品,其中有一快环形玉佩吸引了众人目光,两龙相对,龙嘴相吻,据考证,它是良渚文化龙形玉器中最古老的一件,距今五千多年,不久,颜市诸遗址入选世遗名录。
五千多年,沧海早变成了桑田,破山离海岸线越来越远,虽然在唐时有位诗人写下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让破山被天下熟知,朝代更迭,终因破字不吉,改成虞山。
虞山者,有虞之始。
许多风景却不曾变化,比如两龙相争处的破龙涧,一到雨季,细水淙淙,其中意境妙不可言。
然而,二龙相争,毕竟是神话传说,谁信呢?
虞山博物馆内,有一件镇馆之宝,它,就是被誉为良渚第一龙的环形玉佩,五千年后依旧煜煜生辉,静静诉说着颜市悠长的文明。
五千年前,那个叫做张三的年轻男子亲眼目睹了神龙相争,为了别人能信他,漫漫长夜里,他以石为刀,细细琢磨出了龙的模样。
后来,龙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
江南的雨季绵长,我独自一人到空落落的博物馆看一件远古时代的玉器,文明至今日,人们更不相信龙的存在了。
我信,因为,我就是见过真龙的张三。
(摘录一段江苏频道2017年的罗墎介绍文章,作者不详。
常熟尚湖镇罗墩村的良渚文化遗址是常熟境内经国家批准并科学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24年前被发现,发掘出土了“良渚第一龙”等一大批玉石器。为保护、开发这一遗址,去年9月,尚湖镇正式启动罗墩良渚文化遗址修复保护工程。目前,修复工程已完成,距今5250多年的珍贵遗址得以原貌再现。
罗墩良渚文化遗址位于常熟尚湖镇罗墩村的一片田野之间,原是一座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高出地面约4米的土墩。1993年2月,当地村民取墩土填屋基时挖出石斧一把,经常熟博物馆现场勘察,判断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后由苏州博物馆和常熟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于当年4月和1994年10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在顶部残存的2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距今约5250年的古墓葬14座,人骨遗迹4具,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250件。其中8号大墓出土的双龙连体环形玉饰,构思巧妙,制作精美,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良渚文化龙形器物之一,被誉为“良渚第一龙”。
然而遗址发掘过后几年,农民开始在附近种庄稼,渐渐地遗址就被庄稼地淹没了。
此事引起了当年发现遗址并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周公太的关注。随后,他向当地政府反映了情况,并建议对此处遗址进行修复。常熟尚湖镇对此专门召开论证会,听取了周公太等顾问提出的建议,投入40多万元,对遗址进行了保护修复。
目前,遗址修复工程已经完毕,周边区域的高台泥土、杂草、杂物等都被清理干净,土墩表面覆盖了一层绿色的草皮,周边砌上了黄石护坡,使整个遗址得到永久性的保护。在遗址周围,修建了木质阶梯和观景高台,可俯瞰遗址的全景。记者看到,修复完毕的遗址分布着14座不同形状的古墓葬,墓坑轮廓分明。其中八号墓坑覆盖着玻璃罩,透过玻璃,可清晰地看到墓葬中的人骨、玉器等复制品以及良渚时期的陶器。文博专家告诉记者,八号墓在良渚遗址当中的重要性不是一般的,它能够代表当时良渚文化的部族首领的状况,它里面所拥有的器物很值得研究,特别是良渚第一龙这种器物在全国来说非常罕见。
据了解,良渚文化遗址修复保护工程全部结束后,预计将于今年春节后对外开放。此后,该区域还将继续开发稻作文化展示,结合现代农业,向旅游、文化、休闲等方向拓展。)
(摘自新闻报导资料:2019年7月6日,良渚文化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世遗总数55处,位列世界第一。
由于种种原因,关于中华文明历史在国际社会仍不时出现一些杂音,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只有3500年左右。在本次申遗会议上,与会的各委员国一致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意义重大。)
破山神龙,有幸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