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碎片化阅读的定义是“以手机、网络等为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阅读模式”的话,那我这种以纸质书阅读为主的人应该庆幸自己好像没有陷入其陷阱,因为我既很少看各种新闻客户端,也甚少阅读公众号文章。
但是,别高兴太早,没有碎片化阅读,不代表自己的纸质化阅读就十分高效。学习了这么多年,我仍然没有走出碎片化输入的泥淖,更被说整体式输出了。
到底如何将碎片化输入转换成整体式阅读和输出?这里有五个步骤。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堪称顶层设计——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我们的输入之所以凌乱散落不成体系,就是因为缺少了这最重要的一环。它就像建造高楼大厦的钢筋混泥土,只有先树立起了骨架,才有可能在上面添砖加瓦铸成高楼大厦。
但到底如何构建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呢?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剥丝抽茧地分析。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1. 素质
这又包括价值观、性格、智商、习惯等等。这些是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巨大差距的底层密码。
2. 能力
包括结构化思考力、沟通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观察能力、团队领导力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来习得。
3. 知识
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品知识等,这些都是在学校、工作中学习的主要内容。
4. 技能
例如项目管理技能、office技能等,这些是最容易掌握的内容,也是很多人认为最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它们是最表层的。
一旦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下来就是非常具体的步骤了,好比画一棵大树,枝干部分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添枝加叶。
第一步:刷材料。即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广泛阅读各种有用素材;
第二步:收集。利用有道云、印象笔记的工具,将能够纳入个人知识框架的材料保存下来;
第三步:分类整理。将这些材料,利用标签等,按照框架属性,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步:重新整合。这是最重要的一步,需要结合自己的见识、逻辑、思维模式、实际经验等,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知识组合起来,再重新输出,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完成这一步,所学的知识才内化为自己的真正知识。
后面的四步,都建立在顶层设计上,如果没有顶层设计的知识框架,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碎片而已。所以,这一课最终要的所得,就是学着去设计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写作输出,形成一个完美闭环。
最后想说的是,碎片化阅读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对它冷嘲热讽、大加抨击,毕竟,这个社会还有许多根本不阅读的人;能够坚持碎片化阅读,起码说明时间管理应用得不错,也说明我们有着一颗积极向上、渴求进步改变的心;只要配上正确的方法论,迟早会奔跑起来,飞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