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音像电器变迁史

90年代初期,电视机在农村还没有普及,我家中的电器除了手电筒就是一台收音机了。要说起来,收音机对那时的农民来说还真特别实用:第一,它没有画面,不需要闲坐着观看,人们可以边干活便听;第二,个头适宜。小的手掌可握,大的手臂可挎,走到哪,听到哪;第三,内容丰富。可以听新闻,可以听说书,还可以听各种歌曲。农民识字的不多,用来消遣再好不过了。

图片来自网络

大约在我五岁的时,一次看完露天电影,我骑在父亲肩头,撒娇说道:“要是在家里也能看电影就好了。”哪知几天后父亲就扛了一台电视机回家,熊猫牌黑白电视,14寸,我高兴得睡不着觉。电视左边是荧光屏,右边的两个调台部件,一个长条形,一个圆形,长条形可调十一个频道,正竖着对着12的时候,可以扭动圆形部件再调收频道。理论上可以收看二十多个频道,可实际能看的只有两三个,大多数频道上都是一片雪花。如果是半雪花,就不停地摆换电视机背后的两根天线。有时天线在某个位置时,画面会尤其清晰,稍一动就出现雪花,我就用胶布把天线竿粘牢。后来又有一种架在屋外的天线,用一个长长的竿子竖起来,天线挂在上面,室内有按钮,可使其转动。这个天线自然要比电视机自带的天线效果好一些。

虽然接收到的频道不多,但我的童年却因为这台电视机而变得丰富多彩。动画片看过《恐龙战队》《足球小子》《龙珠》等,TVB电视剧看过《笑看风云》《大时代》以及各版本金庸剧,大陆电视剧看过《武林外史》《少林武王》《太极宗师》等。看节目没的选,电视台播什么你就看什么,时间不变,有广告你还得等,好在那时候广告还不算多,大多是医院、保健品和酒类广告。

父亲买的这台熊猫电视机是村里第一台,故而在起初的时候,一到晚上,家中就全是来看电视剧的人。父亲好热闹,热情接待,我也好热闹,就蹩脚地讲解。大概半年后,就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了,众人齐看电视的快乐再难寻觅了。这台黑白电视机一共用了十年,直到村里大部分人家都有彩电的时候,父亲才非常不舍地让它下岗。直到推倒旧屋的时候,他才将这个古董卖给收废品的。

90年代末,电视机的普及基本取代了收音机的地位。只有长年在鱼塘劳作的人,还一直带着收音机,打发无聊时间。不过电视机也有弊端,就是不好携带,且节目没的挑选。有需求就有市场,录音机应时而生。

录音机虽能录音,但基本是用来播放磁带的,音乐磁带、淮剧磁带以及相声磁带,可快进,可后退,可下一曲。录音机一般都是十六开的书本大小,可提着走。不过也有大的。有年父亲给村里一户人家做工,哪知活儿干完了,那主家手一甩说没钱,家里东西任你搬。一同干活的多拿了实用的东西,桌子、板凳什么的,连锅也给人卸了。我父亲倒好,把他家的录音机搬了回家。真的是用“搬”的,因为太大了,将近一米高,三部分,中间主机,两边音响,一打开彩灯齐闪,声音能传百米远,特别炫酷。从此以后,家中就没安静过,只要父亲在家,必定打开听淮剧,有时也会听流行红歌,到了春节,就是各种拜年歌了,应景又热闹。

村里有些思想开放又会享受生活的人,走到哪都拎着录音机,跟着唱,跟着跳,引得旁人笑话,他却自我陶醉。

中国男足首次杀进世界杯决赛圈的那一年,也就是2002年,家中添了彩电,老熊猫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过这时的我已经上初中,过起了住校生活,一个星期才回家一趟,基本也不看电视了。怎么娱乐呢?有了随身听。

基本升到初中,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一个随身听,也就是袖珍型录音机。因为初中就开始学英语了。众所周知,想要学好英语,要多说,多读,多听,每学期英语教材里都会配套三盒课文内容的磁带,所以跟父母要钱买随身听,就有了无比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我所知,身边同学把随身听真正用来学习的,少之又少,基本都用来听歌。英语磁带直接拿来录音玩。

那个年代周杰伦刚火起来,林俊杰、周传雄、阿杜等歌手的磁带也卖得很火,还有许多网络歌曲也渐渐流行起来,《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等。磁带价格两元左右,但当时我每周的零花钱也就五元,买了磁带就得管管馋嘴了。一群人各买一盒,然后换着听,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到了高中时,VCD突然流行起来。与之相应的,影碟机和VCD随身听也开始大行其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彩色节目可看了,而露天电影在当时也已式微,故而在自家彩电上看观赏性更强的电影,且自由选择电影来看,想想就是美事。这时候男女结婚,没有哪家新房里是没有影碟机的。可我等80后,父母成婚于80年代,上又无成婚的兄、姐,节省的父母根本不可能平白无故花大几百去买个影碟机。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就凑钱买碟片,然后去亲戚家看。村里人家不多,要一个个论起来,都有点沾亲带故,去家里看个碟片通常都不会遭到拒绝。也是在这时,香港电影进入了我们的世界,我也是在这个时候迷上了星爷。星爷的很多电影,我台词都能完完整整地背下来,许多经典表情亦能模仿。现在的年轻人哪里会理解我们对星爷的情感呢!

在校园里,磁带也渐渐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音乐光碟,基本都是盗版的,正版的一张要几十、上百,穷学生哪里买得起呢。然而,VCD随身听没火多久,MP3就问世了,接着是MP4,其直接原因就是网络科技在国内的蓬勃发展。MP3和MP4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歌曲下载即可,不需要买磁带,也不需要买光碟,随时下载,随时可换,且容量很大,成百上千首歌都装得下。然而学生中买得起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故而如果你在校园里带着耳机听着MP3,通常会吸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还有班主任。

大学时代,我自己用的手机虽然是诺基亚6030,不支持音乐播放,然而好多同学的手机都是支持的。彼时智能手机时代尚未来到,淘宝也没有兴起,手机除了打电话、发信息就是听歌了。

收回思绪,回到眼前。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已经消失不见了,录音机、随身听也都成了古董,彩电都成了有线电视台,上百个频道想看哪个就哪个,看不到一点儿雪花。谁还用VCD听歌、看电影呢,电脑一开,应有尽有。二十多年了,我的眼前和耳边,这些影音设备一个个排着队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越来让我惊叹,有些东西消逝了,永远再看不到了,但我心中永远都忘不了它们曾装点了我的无忧年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