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出轨的话题是不会过时了!
寒假又将临近,又到了孩子们可以肆无忌惮玩手机、玩电脑的季节了,而这段时间李小璐的消息再次刷屏了朋友圈,这真是让人忧心。
王宝强离婚事件闹得纷纷扬扬时正处暑假,正是学生们最容易接触到网络消息的时候,有个初一的小姑娘在QQ上转发给我一条消息,消息的标题是《马蓉出轨内幕》,消息点开以后我惊呆了,通篇都是责骂马蓉的文字,中间的几张配图上都是衣着凉快的女生。我点开她的空间看了看,果然,她还分享到QQ空间了,我回复她赶紧删掉,她请求我不要告诉她爸妈。后来林丹出轨的消息又满屏了,于是我又看到有半大不小的孩子在空间转发《不再相信爱情》这样的文章了。接着是陈思诚,再接着是白百合……没完没了了。说实话我有点担心现在的孩子,他们在婚恋观的认识上,父母老师引导的不多,杂乱的网络消息又这么容易接触,这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见得会带来多少好处。
去年暑假我在上海到一个老乡家里当家庭教师,有一天下午我带着孩子们画画,因为都是女孩子所以都画了裙子。画好以后我们把“裙子”贴在小黑板上展示,这时三岁的琪琪从兜里掏出一个玩具手机,有模有样地拨了一个号码,然后把手机放在耳边嗲声嗲气地说:“喂?老公啊,我看上了一条裙子,你给我买吧。啊?!你不肯给我买啊,你是不是跟哪个狐狸精在一起了?”如果不是低笑点的我在旁边笑岔气,打断了她的通话,不知道这个牙都没长齐的小姑娘还能说出多少“惊世骇俗”的句子来。回家后我与同学闲聊时聊到了这件事,大家都笑着摇摇头说:“现在的孩子真是早熟。”笑声之余,大家想想,这些“早熟”都是谁的“功劳”?
学校老师给孩子们讲“家庭关系”时就是很简单的亲属称呼: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课本上面呈现的画面从来都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样子,孩子们听到的故事也都是讲礼仪、懂孝悌、夫妇顺的事迹:“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举案齐眉”等等。我小时候就特别希望自己活在课本里,课本里的爸爸妈妈永远相爱、永远不会吵架;课本里的爸爸妈妈永远善解人意,小孩子犯了错只要主动承认,接受惩罚并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就不用忍受可怕的心理折磨;课本里的爸妈永远能智慧地解答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课本里没有“出轨”、没有“小三”也没有“离婚”,课本里的世界跟矿泉水一样纯净。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相互说过“我爱你”,他们吵架时常常把“离婚”挂在嘴边,所以我尽管父母双全但内心很缺乏安全感。我周围的邻居也没有几对相敬如宾的夫妻,中考前一天深夜被邻居的打架声吵得睡不着觉,于是跑到阳台上看热闹,我看到邻居阿姨光着身子被两个女人拖到院子里,又是拳打脚踢又是撕扯头发,很是悲惨。而我当时看到最凄惨的身影不是扭打中的那些大人,而是缩在墙角的那个小男孩。这件事情之后小男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同学们都笑他有个不正经的妈,还有人朝他吐口水。他把不开心写在日记里,结果被同学抢走当众念出来,他躲在厕所偷偷地哭,上课了也不敢回教室……两年后他妈妈跟他爸爸离了婚,他跟着妈妈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尽管课本内外的世界脱节那么大,但我始终认为课本没有错,它就应该这么做。我们的大脑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先灌输的观念记得最牢最长久,我们一开始从课本上学到的夫妻关系是互敬互爱的,就算后面看到的现实不是这样,会有失望但内心深处依然存在一个美好的期待。我们的大脑还会自动屏蔽“不”的意思,比如,我们明明告诉自己“不会出现粉红色的猪”但脑子里偏偏出现了一头粉红色的猪;我们明明告诉自己“要减肥“,可是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偏偏是胖子的画面。所以,我们的课本里就该出现正面的图画,从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让孩子们先看到现实的残忍,然后再费更多的精力告诉孩子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课本里没有“出轨“,课本外请保持节奏。孩子的爸爸妈妈更应该去看看课本,努力和课本接轨,尽量少给孩子带来课堂内外的失落感。学学梁鸿和孟光,同吃苦共患难,每天吃饭端茶都要“举案齐眉”;学学郤缺夫妇,就算在田间劳作,粗茶淡饭,但仍然相敬相爱。在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每个人都是媒体,在传播消息的时候,大众媒介们尽量大力宣传正能量的故事,说八卦的时候请注意看看身边有没有孩子,不要让我们不成熟的行为扰乱了孩子走向成熟的人生观。
曾看到新闻说,马蓉带着儿子逛街被人认出来偷拍,她扔下儿子跑开了,儿子站在大街上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各方面给他带来的伤害已经不小了。陈思诚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作为爸爸,陈思诚到时候怎么跟孩子去解释。白百合的孩子已经知道很多了吧,这么大的孩子了,家长怎么去面对孩子,孩子又怎样去面对他的同学。甜馨呢,多可爱的小姑娘呀,她的爸爸妈妈该怎么跟她开口。林丹的孩子还好一些,爸爸被爆料出轨的时候正是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但谁能保证这不会是颗定时炸弹在他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