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饭后,C先生需要回公司开会,我也恰好还有工作没有完成,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继续,便与他一同出门。
C先生的公司在珠江新城,那是广州最繁华富裕的地方,但离地铁有一段距离。于是与他在广场中穿行,恰逢灯光节,人潮汹涌。
霓虹灯肆意地照耀着冬夜的上空,每栋大楼外墙都有不同的灯光图案,或明或暗,富丽堂皇等形容词也难以描述此时的奢华。
我对C先生说:“看着这些迷惑的光,没有一丝的归属感。”
C先生回答:“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我觉得自己只是过客,不留痕迹,与归属感没有关联。”
他开会,我在他公司附近找了一家咖啡厅。两个小时后,他会议完毕,我的工作也完成了。
原路返回,灯光已经熄灭了大半,人潮也散去,只剩三两年轻人经过。
我们讨论他开会的内容,大概关于近期项目的进展等等。最后他叹了口气:“今年真是什么都差一点,做了那么多的项目,就是没有成功的。我真是想钱想疯了。”
我漫不经心地说:“你太焦急了,不过你周围的人都是富豪,不焦虑才怪。”
“就是啊!那天我的拍档说,在珠江新城看中了一套房子,但不够钱。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一千五百万吧。我问多大,他说也不是很大,三房一厅。我说,得了,不要说了,我15万也给不起。”
我哈哈大笑:“你的搭档很会炫嘛!”
C先生幽幽地说:“唉,同样是做一样的工作,我的业务能力不比他差,你说为什么就相差那么大。”
我说:“今天姑姑打电话来,她说你帮她做的理财,让她今年多赚了几千,她好开心呀。她攒了很久才攒到几万,我还说她很厉害,在乡下能攒下那么多钱。结果她说今年才剩了两万,但我们在广州一年就要花掉十万八万。”
出了地铁,回到熟悉的住处。我笑咪咪地对他说:“有没有觉得心里踏实很多,你看看,对面就是菜市场,周围是低矮的老房,你住的地方是附近最好的,虽然是租的。你看停车场的大叔,这么冷的天这么晚还要值班。走吧!”
2、我们总是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我们生而为人,完全没有比较,是不可能的。比较,就像是胎记一样,伴随我们一生。
当我们还是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说:“这孩子怎么回事,还站不稳,对面家一样大的孩子都能走了。”
后来我们读书了,总是听到:“那谁谁又考了第一。”“那谁多勤快呀,每天回家都帮忙做家务。”
"那谁找了一份单位里的工作,工资可高了。“
“那谁嫁了一个很有钱的人,还开车回来探亲了。”
“那谁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儿子。”
这些话,都藏着一句:“你看看你。”多么赤裸又残酷的比较。
你说我宠辱不惊,不怕比较,也无需比较,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容淡定就能过好这一生。可是,你一定也说过:“明天会更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这么些,不也是对比吗?只是,对比的参照物不一样。
3、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被赞美,被关注。有一些段子是这么说的:“看到你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或是,“看到我过得比你好,我就开心了。”
我无法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去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但我在吐槽,有人说他更惨时,我糟糕的心情会有所缓解。我会想原来有人与我同在,或是原来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也许,这就关乎比较参照物的选择吧。从某个角度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也就没有幸福。”
生下来,活下去,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既然逃不了比较,那就选个合适的参照物,匍匐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