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对诸葛亮《出师表》的高度评价,也是诗人欣赏表中无处不流露出的真情与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诚然,诸葛丞相的形象被《三国演义》极大地神化,以致鲁迅评价诸葛“伏多智而近妖”,而其政治军事上的造诣也不见得多么完美,蜀国的兴衰更是茫茫历史中的一粒微尘,但出师一表出,确实让我心动了。
《出师表》分为前后两篇,分别是诸葛亮一二两次北伐前上书给后主刘禅的肺腑之言。为什么要北伐?因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什么要进言后主?因为只有“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才能对得起先帝“畏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厚爱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信任。刘关张三人已逝,将军子龙也终老于此,昔日复兴汉室的大旗落在了一个人的肩上,故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才得已抚慰那些在天之灵。
于是,他举兵北伐,六出祁山。那草木荒杂,岩石嶙峋的山间小径,早已被军马铁鞋辟出一条条道来。然而,结局是失败。而失败又是下一次北伐的开端。败了再战,战了再败。雨天误了火攻,马谡酿成失空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丞相本人军事上的过于保守和人才培养上的缺失被很多人所诟病,但一次次从失败中抽身而出再踏征程,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他本可不必如此,虽然是为了试探,但先帝明明白白地说出了“君可自取之”这样的话,像曹丕一般废帝为王,他也不是没有资本。
我想,是忠。
是义。
那所有的忠贞道义,所有的伟大梦想,所有的热血,都在这前后二表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这是我尊敬崇拜甚至热爱诸葛亮很重要的原因,想必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关键吧。
他做了他该做的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万古云霄中,似轻实重的那一片羽毛。
至于功过,留给后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