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了各种快捷高效的获取信息手段,我们还要不要读书。
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我们的脑海里,视野里。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电视、电脑、手机已经用它们各自方便快捷的方式传递给了我们足够多的知识了,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尤其是这些新的获取信息途径能让学习这个事件变得丰富、直观、形象、高效的时候,读书, 是不是一种既慢且呆的迂腐的表现呢?这里还有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也成了理解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的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而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着我们的理解力。
这些现代的媒体中,最有才智的人通过精心的设计,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加上华美的包装,无论是从独创的华丽辞藻还是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都是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出自己的“思绪”,让观众、听众或者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
2、 读书的被动与写作的主动
如果读书被视为是读者和作者的交流,我们以为听众或者读者被当做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对方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讯息。其实不然,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国外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主动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为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而捕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要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主动的活动,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那就是那只球了。球是毫无感觉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
捕手的艺术就在于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无论是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3、 为什么而阅读
所谓的阅读,不过三大意义:获取资讯、增强理解力、娱乐。当我们在阅读报纸、杂志,或者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知识分子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获取一些和之前我们熟知的事物相类似的新资讯,是一件不难的事,只是这样的阅读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当我们遇到一本书,书中内容水平比我们阅读者高上一截。这种双方水准不齐之下的沟通,就可以称之为阅读者的学习过程。这里的“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当你面对一本在你水准之上的书,且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是凭着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就这样慢慢的提升自己,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任何一本书,能增进理解或增加资讯的同时,也就有了消遣的效果。就像是一本书能增进我们理解力的书,也可以纯粹只读其中所包含的资讯一样。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倒过来也成立:并不是每一种拿来消遣的书,都能当做增进我们的理解力来读。
4、 阅读:一种自我发现型的学习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但是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止步于吸取资讯,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而增加理解力的阅读并非如此,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阅读就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的学习。如果你问一位活生生的老师一个问题,他可能会回答你。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书籍就跟发现自然、了解世界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