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门口有一颗大榕树,方圆十几米,如一把硕大无朋的遮阳伞,给南来北往的宦游人以荫庇。据传说,这古榕是北宋年间栽下的,即便是在以榕树闻名的福州城里也是老资格的“榕王”了。北宋年间,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也许这古榕就是当时栽下的。北宋时,福州城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彼时的中原、巴蜀、江南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而福建在历任统治者保护和发展下,人文荟萃,商旅辐辏,从一座控领八闽的军事重镇,逐渐升级为新兴的商贸都会。有宋一代,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辛弃疾先后主政福州,给现代福州城和福州文化奠定了基础。
宋末、明末,福州城被辟为流亡小朝廷的临时国都,然而,山谷纵横、支离破碎的闽地并不能给赵家朱家小皇帝们带来太大希望,旋即覆灭。到了清末,大清朝同样把自强希望寄托在福州,城里,三坊七巷,林则徐、左宗棠、沈葆桢等朝廷重臣一边品尝聚春园的佛跳墙,一边在思索治国理政的良方妙策;城外,马尾江边的船政学堂,闽县、侯官等地慕名而来的富家子弟在跑操、在背单词、在学习各种新奇的海军术语。然而,中法、中日两场海战,整整一代的福州俊杰尽殁于汪洋。
甲午年的惨痛记忆,让福州人视从军为畏途,从此躲进小楼成一统,一心只念圣贤书,崇文重教之风大盛,如雁门萨家,萨镇冰幸运从北洋战场生还后官运亨通,一路做到海军大臣,但萨家的子侄却纷纷从事文教,涌现出了厦大校长萨本栋这样的学术大师。至于侯德榜、谢冰心、郑振铎,都是课本上耳熟能详的人物,也都在这个时期从福州走上历史舞台。
国朝建政后,福州被确定为海防前线,剥离了商贸交通功能,仅保留政治中心的功能,从此地位一落千丈。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狠劲十足的闽南人三步并作两步走,在经济竞赛中抢了个先手,相较之下,福州则日益沦为平平无奇的三线城市。
近几年,伴随闽系房地产商的崛起,福州以飙升的房价再次吸引了全国人民的视线,城外的仓山、闽侯随处可见高耸的塔吊,即便是公门云集的鼓楼区,也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施工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