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因为一段开头爱上一本小说,因为一本小说,深深的陷入这个作者的个人魅力之中。这本小说就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一个怪叔叔和小萝莉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司马光就被大家记住了,为什么司马光砸破缸就值得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呢?司马光到底打破的是什么?没错,就是禁忌。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破坏公共物品,那样是不道德且没有教养的。而司马光恰恰就破坏了公物,从而救出了那个小孩。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打破了禁忌,公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损坏的。而《洛丽塔》这个小说之所以能够流传这些年,并且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开头,而是这本小说打破了禁忌。文学作品从来就不应该被道德所绑架。如果按世俗的观点来看,小说的男主人公就是个恋童癖,可以这是文学作品。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太局限,不然就不应该来欣赏文学作品了。而通常我们比较感兴趣的经典小说,恰恰都是打破禁忌的。像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像白先勇的《孽子》,像《金瓶梅》等等。看完《洛丽塔》,我被亨伯特对洛丽塔深深的爱所打动,看的我一阵一阵的心酸。整本小说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一位少女深沉的爱。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可以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仿佛我就是亨伯特,看见自己的爱人,怎么望都望不够,只要望他一眼就幸福极了。这个时候的亨伯特只是陷入爱情的一个男人。他深深的迷恋着洛丽塔,这个14岁的女孩。这种情况其实很容易感同身受。这就是一位单相思的男人罢了。谁没有单相思的时候呢?见到自己喜欢的人,谁不是柔情似水,小鹿乱撞呢?在这里,年龄已经被忽略掉了,或者说根本就不重要了。喜欢一个人,谁不是千方百地想得到她呢?想跟她永远的在一起呢?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 咳嗽、穷困和爱; 你想隐瞒越欲盖弥彰。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 身体、金钱和爱; 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 时间、生命和爱; 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 灾难、死亡和爱; 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的确,爱是无法隐瞒的,爱是不该挥霍的,爱是无法挽留的,爱是不该回忆的。爱,就是爱,我们不能控制它,爱就是爱了。
张爱玲曾说,我们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也不分开,好像我们做的了主似的。是的,我们做不了主。所以最终他们没有一直在一起,即使亨伯特用尽了手段,洛丽塔还是离开了亨伯特,他疯了一样找她,可是找不到。最后他们都死了。
小说,除了让我被亨伯特的深情所打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小说深沉的悲剧感。小说的最后,亨伯特枪杀了诱拐洛丽塔的奎尔蒂,自己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圣诞节。读到这我已经被这里面的悲剧感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小说读完了,可是我自己却久久不能从里面走出来。这本小说有改编的电影,可是我已经不敢去看这部电影了,因为怕再经历一次这样的打击。亨伯特杀死了奎尔蒂,何尝不是杀死自己呢?奎尔蒂是一个比亨伯特还要变态的中年男人,一个肮脏的瘾君子,一个不道德的色情小说的作者。亨伯特杀死了奎尔蒂,也就是杀死了自己,灭掉了自己的欲望,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悔悟和救赎。
当然,这个小说还有许多值得解读的地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读完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能喜欢,可能不喜欢。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小说的确是有魅力的,这只是我初读完《洛丽塔》的一点肤浅的见解。希望同样喜欢《洛丽塔》的你,我们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