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2020.9.17      佳豫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解读论语第214天)

日经第539篇(子路第十三)

经典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恭敬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三点是孔子提点樊迟的做人原则,前面说到樊迟请学稼,孔子说他是个心量小的人,只顾自己耕种,没有想到为国家,为天下贡献力量。求自度、不求度他,是小乘心理。

颜渊问仁,孔子的要求就比较高,是克己复礼。孔子对颜回讲: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仁比和谐还要更高一个等级,是天下人都成为仁人;而这里孔子只要求樊迟在恭敬和忠信上学仁。

那有人要问了,颜回他一没有钱,二没有势,在家只是箪食瓢饮,居陋巷,过最简单最穷苦的生活,他凭什么本事就能够让天下归仁,凭什么呢?!

毛主席在24岁读师范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心之力》,意思就是“心的力量”,文章第一句话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里面运用哲学的思想,对于中国和世界,对于改变国家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做了精辟地论述: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

心是一面镜子,你想什么,镜子里就产生心的镜相。同样,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命运,也就是说,心能主宰我们的命运。

正因为孔子知道,颜回和自己一样都能懂得天下就是自己的心念变现的,当下一念,就能现天下,现宇宙。所以,让颜回克己复礼就能一念归仁。

克己就是克自己的毛病和习气,就是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有句话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说你成佛了,天下也就都会成佛。

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只能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当你变了,世界就变了。因为这天下是自己变现的,跟别人没有关系,自己得负完全的责任。

颜回属于心量大的人,至少能心包天下,不需要方法,他都明白怎么做。那樊迟就不行,樊迟是属于心量小一点的人,所以需要告诉他一个具体的方法才行,后期慢慢自己悟。

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我站在一楼,有人骂我,我听到了很生气。我站在十楼有人骂我,我听不太清楚,我还以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楼有人骂我,我根本听不见,也看不见。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没有高度。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会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看到,子夏、叶公、仲弓、冉求、子路等人问政,孔子给的答案都不一样;子贡、樊迟、颜渊问仁,孔子给的答案也不一样。

在春秋、战国年代,被文化覆盖的地方称之为华夏,华夏以外则称之为夷狄。

很多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因为是把仁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为人处事再怎么恭敬,都是假象,孔子这里是让樊迟要做到一以贯之的仁。

就像智一老师说的:凡事坚持都坚持不下去,贵在持续。

樊迟在孔子的学生当中,是属于资历比较普通的,同时孔子对于回答他的答案,对我们其实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所以,没有恭敬,没有诚意,没有清净,就没有入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