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一直在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日复一日地休息养生中,心情也变得烦躁,这不是一般的养生,其实是养病,不能上班,每月还要几千的医药费,我已经28岁了,也结了婚,在这种情况下让我心更不能安。目前只有看书写作能让我内心得到片刻的安宁。
这本书是我2018年买的,那时草草地看了一遍,感觉剧情水到渠成,文字让人舒服,一次看下来非常顺畅。今年特殊,想要化解一下心中的不安情绪,所以又把这本书拿出来看,与其说看,不如说练习,跟着若菱一起练习。
这本书一共有36个章节,但是每个章节很短。一开始就问了三个问题,直击人心
1、我是谁?
2、我不是谁?
3、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看似简单的问题,平时却很少去思考,一时间竟回答不上来。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有人可能说财富、自己、健康、权利。那明明很多人已经拥有了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其实是多年的角色认同、身份认同等角色面具掩藏了真实的自己。
刚出生的婴孩是最真实的,我们曾经拥有过,也丢失过,想要重新找到简直难上加难,但还是有方法的,想要找到方法,那就需要精读此书了,跟着若菱一起找回真我,也就是爱、喜悦、和平。
翻开这本书的前言——张德芬说这本书有它自己的生命,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在是如何运作的。通过自我了解,不断深入地像剥洋葱似的,一层一层地剥开,看到自己诸多习性和模式是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的。接受小我受打击,不去壮大它,允许它被缩减的时候,我们整体生命的质量都会提高。
看完这本书,产生了许多共鸣,列举一二
1、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令自己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2、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甚至是我们的本真,所以我们才会如此热切地追寻它们、
3、潜意识,它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
4、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5、ABC理论 A(事件)B(想法)C(结果)同一件事,想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6、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
了解自己,能够让身体,心灵觉得轻松,许多人的模式都差不多,不是自己一个人这样。接受既定事实,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放过自己。很多病痛都是因情绪而生,不要再给自己喂胜肽了,保持情绪平和,对自己也对亲人负责。